玉米病蟲害防控措施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3655 | 回復數:0

發(fā)表于: 2012-5-21 16:07: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玉米病蟲害防控措施
  地下害蟲(蠐螬、金針蟲、耕葵粉蚧等)利用70%噻蟲嗪種衣劑、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拌種或含有上述成分的種衣劑包衣,可以有效控制地下害蟲。同時對苗期薊馬、蚜蟲及灰飛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玉米螟北方春玉米區(qū)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進行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蟲基數。在越冬代成蟲羽化初期使用性誘劑誘殺。羽化高峰期開燈誘殺。在玉米螟產卵初期釋放赤眼蜂。在玉米螟卵孵化率達到30%時噴灑Bt制劑。心葉末期撒施Bt或毒死蜱或辛硫磷顆粒劑灌心,或使用氯氟氰菊酯噴霧?赏茝V高桿噴霧器噴灑Bt制劑防治玉米螟技術。
  玉米蚜蟲點片發(fā)生和盛發(fā)初期施藥,利用自走式高桿作物噴霧機噴施吡蟲啉或吡蚜酮。
  玉米葉螨有條件的地方推行水旱輪作,及時除草,消滅早期葉螨棲息場所。葉螨點片發(fā)生時,應立即進行防治,可選用阿維菌素、炔螨特、噠螨靈、噻螨酮、吡蟲啉等噴霧或相互進行合理混配噴施,同時加入1%尿素水,可起到恢復葉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噴霧時重點防治玉米中下部葉片的背面。可推廣高桿噴霧器或煙霧機高效治螨技術。
  玉米莖腐病選用種植抗病品種。利用咯菌·精甲霜懸浮種衣劑包衣可降低發(fā)病率。
  玉米葉斑病類選用抗病品種。增施基肥,適時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增強田間通透度,降低發(fā)病程度或推遲發(fā)生期。在心葉至抽絲期的發(fā)病初期,可葉面噴施丙環(huán)唑;苯醚甲環(huán)唑、代森錳鋅(全絡合態(tài))、甲基硫菌靈、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藥劑,視發(fā)病情況7~10天噴1次,共噴2~3次。
  玉米紋枯病選用抗耐病品種。結合中耕除草剝掉基部葉鞘,露出莖稈,可減輕發(fā)病。發(fā)病初期可在莖基葉鞘上噴施5%井岡霉素或40%菌核凈1000~1500倍液,間隔7~10天1次。
  玉米粗縮病粗縮病嚴重發(fā)生區(qū),避免小麥與夏玉米套播;夏玉米適期晚播,可有效控制玉米粗縮病的發(fā)生。玉米播種后出苗前實施“封”“殺”化學除草的同時加入有機磷殺蟲劑,消滅粗縮病毒病傳毒媒介灰飛虱棲息地。
  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主推技術
  1、釋放赤眼蜂技術在玉米螟產卵初期至卵盛期,每畝地設置1~3個釋放點,統(tǒng)一組織農民科學釋放赤眼蜂2~3次,將放蜂器具別或掛在中部葉片背面的葉脈上。
  2、秸稈還田技術組織農民采取秸稈粉碎還田技術,壓低蟲源。
  3、白僵菌封垛技術在玉米螟化蛹15天以前,組織農民進行采用白僵菌統(tǒng)一封垛。
  4、藥劑灌心技術在玉米喇叭口期,組織農民統(tǒng)一采用Bt、白僵菌、辛硫磷、毒死蜱等實施灌心。
  5、燈光誘殺技術在玉米螟成蟲羽化期,統(tǒng)一組織農民使用燈光誘殺各代成蟲,對越冬代成蟲可結合性誘劑誘殺。
神農農資招商網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