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電子畫冊對農資銷售的再認識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2974 | 回復數:0

發(fā)表于: 2012-6-5 10:48: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為農資銷售的最終消費者,農民的購買力直接或間接的決定著經銷甚至是生產環(huán)節(jié)。正如錦繡千村農資連鎖(北京)有限公司孫向東總經理所說的一樣,“農民是從生產到經銷整個鏈條的最終發(fā)力點”,如何解決農民的購買力問題,一直是眾多農資經銷商深深思考的問題。  目前,行業(yè)內的經銷商朋友用到的方法很多,活動促銷、抽獎、技術講座等等,甚至是賒銷都在被經銷商作為刺激農民購買的形式來使用,這些形式可以統(tǒng)稱為“術”,在固定的時間段用來形成銷售的方式方法,但這是一種短暫性的行為,對于農民消費者的研究和把握,不能僅僅停留在“術”的層面,而是要找到其中的“道”之所在。以道御術,才是形成可持續(xù)銷售的有效途徑。
  首先,轉變對農民以及農民消費觀的原有認識傳統(tǒng)意義上講,我們一直認為農民普遍素質偏低,容易賺錢。他們是一群沒有錢、可支配收入少、品牌意識差的消費群體,如果現(xiàn)在你還存在這樣的認識,就是一種誤區(qū),而這也將直接影響到你的生意。
  如今的農民素質并不低,并不再是容易賺錢的對象。傳統(tǒng)意義上,農民一直是貧窮、落后、無知的代名詞,但是目前來講,70后的農民正在老去,80后的農民正在成為這個群體的主要力量。而80后的農民同父輩比起來,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產生了差別,甚至可以說是實質性的區(qū)別。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同外界接觸的機會、對新事物的認知和接受能力都較父輩有了實質性的提高。他們不再是只盯住價錢,不講究質量,一味盲目消費的群體。就消費習慣而言,他們對品牌的認知,對產品質量的關注,對服務的要求更高。
  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舊貌換新顏”,如今農民的形象已經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特別是在農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依靠種植經濟作物生存的農民發(fā)生的轉變尤其明顯。以蔬菜之都--山東壽光為例,這里的農民多以種菜為生,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以及對經濟效益的關注,已經使這些農民具備了非常豐富的種植專業(yè)知識,其認知足以抵得上半個專家,由此,也直接導致農民在生產消費環(huán)節(jié)變得更加理性。這些特點,從一定程度上講,足以體現(xiàn)出農民群體的自身轉變。
  其次,轉變對農資銷售季節(jié)性的認識農資銷售存在季節(jié)性特征,所謂的農資銷售旺季是經銷商實現(xiàn)盈利的關鍵季節(jié),但是一旦旺季過后,也并不意味著一年的銷售工作已經結束。即使是淡季,對于農資銷售而言,也至關重要。
  農資銷售的旺季是產生直接收益的季節(jié),但是淡季及平時對品牌的塑造同樣不可或缺,這也是促進旺季銷量的支持行為。全國農資連鎖品牌千村植保營運總監(jiān)吳春波在總結千村植保實現(xiàn)銷售的關鍵時曾說過:千村植保的農資銷售沒有淡季和旺季之分,旺季做銷量,淡季做品牌,二者同等重要。2009年冬季,盡管是銷售淡季,但是千村植保洛陽營運中心并沒有停止工作,通過農民運動會和農民家家樂的形式開展活動,宣傳品牌,在豐富農民業(yè)余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加深了農民對千村植保品牌的認識和信賴,直接拉動了2010年的銷售工作。看似沒有必然聯(lián)系的兩種內容,實則都是在為銷售服務。農民也需要品牌,一旦品牌形成影響力,將是對銷售工作極大的支撐,而形成品牌主要在于解決農民的消費信任問題。
  再次,轉變對服務的認識對于農資銷售而言,產品和服務猶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是有形產品與無形產品的相互補充。隨著農資行業(yè)的競爭日益加劇和農民消費意識的理性,他們在注重產品質量的同時也對服務質量有了更深的認識。作為農資經銷商,對服務的定義不應該僅僅定義在狹義的范疇,而是要有更加準確的認識。售前、售中、售后都是服務的范疇,而非只是在銷售過程中,或者產生相關問題后的服務。從消費者的消費引導,到店面銷售的服務行為,再到售后跟蹤服務,都是進一步促使消費者實現(xiàn)二次消費的動因。另一方面農民的客情關系需要做好,而不是實現(xiàn)銷售后撒手不管,待到銷售季節(jié)再進行刺激,已經為時已晚,臨時抱佛腳的想法不切實際。
  最后,形成系統(tǒng)的銷售策略雖然農資銷售具有季節(jié)性,而且相對時間并不會太長,但是卻少不了要形成具體的銷售策略,而后配合各種銷售方式進行實施。現(xiàn)在很多農資經銷商并沒有系統(tǒng)的銷售策略可言,只是到了相應的季節(jié),想起什么做什么,亂打亂撞,毫無章法可言。目前,農資市場的銷售活動,多數還集中在推銷階段,產品從生產企業(yè)到經銷商再到零售商,逐級分配下來,但是對于最后的銷售工作還缺少實質性的動作,導致最終由零售商逐一賣給農民,銷售力度弱。既沒有實質性的服務內容,也沒有實質性的客情關系維護。
  農資產品的競爭環(huán)境正在發(fā)生變化,對經銷商乃至是零售商的營銷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對于先進的營銷經驗實現(xiàn)本土化落地。比如全國農資連鎖品牌--千村植保,其鄉(xiāng)鎮(zhèn)連鎖店在縣市級營運中心的統(tǒng)一支持和指導下,通過為農民提供免費的農業(yè)生產技術,提供產品套裝,使用信息化技術設備,全方位的品牌傳播和宣傳方式,為農民打造了一個安全的消費環(huán)境,從而實現(xiàn)了銷售火爆。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