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yè)部專家研討農產品市場及走勢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5013 | 回復數:10

發(fā)表于: 2012-12-5 12:3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2012年前三個季度,我國農產品價格總體保持溫和上漲勢頭,但漲幅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為科學看待并正確引導當前農產品市場,近日,農業(yè)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組織農業(yè)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專家齊聚上海,盤點農產品市場,對今年以來農產品市場情況及明年走勢進行了專題研討。專家認為,受宏觀經濟、供求關系、生產周期等方面因素影響,今年糧食價格漲勢趨緩,部分農產品價格波動下行;2013年我國農產品價格總體仍將穩(wěn)中有漲,但要充分利用好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進出口調節(jié)等政策措施,謹防少數品種價格跌幅加大帶動整個農產品價格下跌擴大化,進而影響農民增收和市場穩(wěn)定;從中長期看,要抓好重點農產品總量平衡,落實好“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強市場預警工作,進一步調低CPI結構中食品權重,不斷提高市場調控水平。現將專家的主要觀點摘編如下,供廣大農民朋友和農村工作者借鑒。  

1 緊盯農產品價格變化


  
2 多措推動市場調控

  

3 加強信息平臺建設

對于農產品市場以及走勢,我們看看農業(yè)部專家怎么說:
發(fā)表于: 2012-12-5 12:33:34 | 只看該作者

于冷(上海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穩(wěn)定農產品價格要做好總量平衡  
      農產品價格是表象,價格變化背后是供給與需求波動的問題。由于農產品各品種之間存在替代性,所以價格變化時需求也會發(fā)生變化,但只要把主要農產品供給總量控制好,價格就會趨于穩(wěn)定,而結構平衡問題應該依靠市場解決! ≡谵r產品總量平衡上,大國、小國的做法和經驗各不相同。美國這樣的大國有高效率的農產品營銷體系,通過訂單農業(yè)實現了對總量的控制。而小國則要抓好抓好地域特色品種,其他品種短缺和結構平衡只能依靠國際市場來調節(jié),比如日本。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從國家層面來看供給量和需求量是平衡的,但是要實現農產品的有效供給,應該在農產品“生產和流通”兩個方面都有效率,但是目前我國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不健全、不完善,很多供需錯位和價格問題主要是由于市場效率低所導致的。
  為此,國家層面要立足國內,保證主要農產品的總量平衡,主要是在重視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重點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建設,對于品種短缺問題主要依靠國際市場調劑;而對于小品種農產品和區(qū)域性農產品,國家要有總量上的考慮,但更多地應該依靠地方政府和市場配置,地方政府通過市場機制和必要的干預解決結構平衡問題。
發(fā)表于: 2012-12-5 12:34:35 | 只看該作者

殷歐(上海市農委副主任)

穩(wěn)菜價要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在主管的幾項工作中,感覺最難的是市場信息,有三個“最”:心里最沒底,工作最沒抓手,現實最緊迫。  要建好兩個信息平臺,一個為市民,一個為農民,為農民服務的信息要研究如何引導生產,就要研究農產品的數量和價格。價格包括三種,田頭交易價格、批發(fā)價格、零售價格,三種價格呈現不同敏感性但有規(guī)律可循,如上海蔬菜田頭價和零售價一般是1∶3。糧食是國家戰(zhàn)略,糧價長期處于上升通道,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很高,不會承擔市場風險。而蔬菜是民生產品,要靠市長負責制,國家層面研究怎么抓蔬菜可能效果不大。目前蔬菜市場信息監(jiān)測和市場調控方面面臨幾個困境:一是數據信息的真實性;二是數據統(tǒng)計口徑的一致性;三是分析的模糊性,總量平衡、結構有余、局部賣難三
  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四是生產指導滯后性,無法滿足農民生產的微觀要求;五是種植的盲目性;六是決策的無序性,生產多了是經濟問題,而少了是民生問題,導致拼命刺激生產。日本的經驗有三句話:科學地確定消費量,緊平衡安排生產,政府適時干預(超過消費量的蔬菜就地銷毀,政府補貼,低于一定消費量時適度放開國際市場)。日本是從生產者角度保護市場,而我們是從消費者出發(fā)保護市場。上!安嘶@子”工作的實踐經驗:一是依靠大市場同時堅持保有量;二是“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下移各區(qū)縣;三是對生產既有引導又有控制;四是農商配合穩(wěn)定供給。
發(fā)表于: 2012-12-5 12:35:22 | 只看該作者

顧海英(上海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影響農產品市場波動的因素日益增多
      市場預警的重要意義在于能夠防止不利于市場穩(wěn)定的趨勢發(fā)生,減少價格的大起大落。近年來,影響市場波動的因素日益增多,除了由農業(yè)空間布局分散和地域性、生產季節(jié)性以及市場信號時滯性等特征決定的農產品市場周期波動外,一些不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影響因素對農產品市場波動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導致有悖供需法則的現象時有發(fā)生。蛛網理論告訴我們,農產品市場的周期波動是一種常態(tài),但這不等于說市場預警不能作為,市場預警的作為就是要在減小周期波動頻幅上做出努力。這需要通過市場預警信  息供政府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干預,但這種干預除了要遵循市場經濟規(guī)律外,更要遵循農業(yè)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交織、融合的客觀規(guī)律,背離這一客觀規(guī)律進行的任何“過度”干預,必定會事與愿違,導致波動頻幅加大,市場上常見的農產品“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現象值得我們對干預效應進行反思。有悖供需法則的市場波動危害更大,在研究市場波動并進行市場預警時,可以將期貨投機、質量安全事件、走私等因素作為虛擬變量加以考慮,以科學設定預警線,供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參考并做好相應預案。
發(fā)表于: 2012-12-5 12:36:17 | 只看該作者

朱信凱(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副院長)

確保農業(yè)核心產業(yè)主動權是關鍵
      玉米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大豆產業(yè),關鍵要看玉米產業(yè)的主動權在誰手上。2004年我們之所以在一夜之間就丟掉了大豆產業(yè),那是因為我們首先丟失了主動權。在大豆壓榨企業(yè)普遍面臨困境的時候,國際的產業(yè)資本和金融資本在我們不設防的情況下將其收購或兼并,而當國際資本控制大豆產業(yè)主動權之后,使用什么原料當然也就是人家說了算。因此,盡早完善與國際資本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是當前我們必須要做的頭等大事。目前CPI構成中食品類的權重仍然過高,當前我國已經總體上進入到以工補農、以城帶鄉(xiāng)的發(fā)展階段,這個時期的CPI編制要服從于這個大局,而進行及時的調整。否則就會人為高估農產品對CPI的影響,放大農產品價格對CPI的影響,從而不利于包括構筑農民收入可持續(xù)增長機制在內的宏觀農業(yè)與農村政策的啟動。為什么國家統(tǒng)計部門不發(fā)布核心CPI用于引導宏觀貨幣政策和市場呢?目前學界討論更多的是妥協(xié)輿論壓力的結果。與統(tǒng)計部門常規(guī)公布的標題通脹不同,貨幣當局如果以核心通脹為指導進行貨幣政策操作,與公眾溝通的難度就提高了。因為與媒體常常更為關注標題通脹、公眾對日用品價格更為敏感不同,核心通脹對一些項目的剔除和權重的選擇降低了該指標的透明度,而反映物價趨勢變化的項目也常常更為遠離公眾日常直接接觸的項目,這兩個方面都可能使以核心通脹為政策參照的貨幣當局面對較大的輿論壓力。反過來講,要想一國央行真正以核心通脹為指導進行貨幣政策操作,其獨立性也至關重要。
發(fā)表于: 2012-12-5 12:37:06 | 只看該作者

董春平(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成都分公司總經理)

國內糧食總體供求形勢改善
      從生產情況看,受國家繼續(xù)加強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措施及2011年種糧收益較好等因素支撐,2012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穩(wěn)中有增,高產糧食作物種植比例繼續(xù)擴大,加之主產區(qū)天氣總體有利,預計今年糧食總產將超過11000億斤。從消費情況看,隨著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城鎮(zhèn)人口比例上升,2012年國內糧食消費總量將繼續(xù)增加,消費結構將繼續(xù)升級,預計全國糧食消費總量12000多億斤,較上年增長2%以上。其中,口糧消費在國內糧食消費中的比重進一步下降,工業(yè)用糧受宏觀調控和行業(yè)不景氣影響增速放慢。從收購情況看,企業(yè)商品收購和政策性收購均較上年提高,且國家政策性糧食收購量增幅較大。從庫存情況看,目前全國糧食庫存(原糧)處于歷史較高水平,且各品種庫存均有所增加,國家政策性糧食庫存同比增加較多。  從后期及明年市場走勢看,小麥受2013年最低收購價提高、消費進入旺季、市場糧源減少等因素影響,價格將保持上漲態(tài)勢,但由于庫存充足,且飼料替代消費量減少,價格漲幅受限;2012/13年度我國稻谷供需趨向寬松,預計供大于需200億斤左右,今年國內中晚稻價格將總體高開,隨著新糧大量上市,粳稻價格高開低走,局部跌幅較大,可能啟動托市,中晚秈稻總體高開穩(wěn)走,托市啟動的可能性較。活A計2012年全國玉米產量可能達到3900億斤左右,消費量3800億斤左右,近期國內玉米價格仍將延續(xù)9月份以來的小幅走弱態(tài)勢,但隨著國家臨儲政策出臺,經濟形勢好轉,收購后期價格將逐漸回升;預計2012年全國大豆產量270億斤左右,比去年有所下降。
發(fā)表于: 2012-12-5 12:37:52 | 只看該作者

沈貴銀(農業(yè)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生活成本上漲壓縮農民獲利空間
     前三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漲3.5%,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4.8個百分點,部分農產品(棉花、糖料以及生豬等)價格下行。原因各不相同:糧價上漲主要受政策托市、成本增長與國際價格上漲傳導的影響;棉價下跌主要是受國內外經濟不景氣、紡織生產低迷、國際棉花儲備充足的影響;豬肉價格同比下跌,主要是受產能過剩影響;牛肉價格同比漲幅擴大8個百分點,主要是供給不足。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6778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3%,同比回落1.3個百分點,其中,家庭經營收入增長13.3%,同比回落7.1個百分點。家庭經營收入增長率的下降,一方面意味著生產經營成本快速上漲壓縮了農民生產經營的獲利水平,另一方面意味著農產品價格仍然偏低,農業(yè)比較效益相對于其他行業(yè)差距仍然很大! 【C合考慮生產成本與比較效益、農民增收與社會可承受程度,農產品價格仍有適度上漲的空間。受托市政策支撐、成本上升推動及國際市場傳導影響,明年我國農產品價格總體上仍將保持溫和上漲勢頭。
發(fā)表于: 2012-12-5 12:38:33 | 只看該作者

秦富(中國農科院農經所所長)

警惕國際糧價上漲的炒作因素
      從國際看,今年6月份以來國際糧價大幅上漲,但主要農產品及糧食供給實際上并沒有大幅下降。如美國玉米單產下降,但種植面積增大,同時巴西大幅增產預期;歐洲小麥產量占全球小麥總產量的20%,但沒有明顯受災而大幅度減產的情況。因此,關于氣候的影響,炒作因素大于實際減產的影響,操控的意愿大于實際產量的變動,預計后期天氣炒作因素退去,市場將回歸理性,玉米、大豆價格會有所下跌。但由于需求增長,特別是加工領域生物燃料消耗,將推動全球糧價高位波動。  從國內看,供給方面,糧食的持續(xù)增產與脆弱的基礎支撐共存,包括農業(yè)基礎設施、水土資源條件、農業(yè)勞動力資源、農業(yè)科技支撐與轉化等。需求方面,隨著人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改善、消費結構升級,動物蛋白需求增長,對應的飼料需求增長。2011年1.9億噸的玉米產量,用于飼料的就有1.1億噸。在2011年小麥替代玉米1400萬噸的基礎上,今年沒有降低的趨勢,初步估算在2000~2500萬噸。這一方面會限制玉米價格的上升空間,另一方面也可穩(wěn)定小麥價格,最終有利于國內農作物種植結構的平衡和種植面積的穩(wěn)定。后期小麥、稻米價格會隨著生產成本上漲而上升,也會隨著最低收購價的提高而水漲船高,但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玉米相對于小麥、稻米與國際市場的關聯(lián)性較強,在秋糧增產、深加工限制政策和國家臨儲政策等因素影響下,同樣是上漲趨勢但大幅波動的趨勢難現;大豆因國內持續(xù)減產,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應未雨綢繆。
發(fā)表于: 2012-12-5 12:39:27 | 只看該作者

武拉平(中國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主要農產品期貨價格將有所上漲
      與2012年11月合約價格對比,2013年小麥價格走勢較強,強麥價格到2013年1月時上漲2.71%,到年中將上漲11.38%,而早秈稻和玉米的漲勢較弱,早秈稻價格到2013年1月時上漲2.35%,年中時上漲4.27%,玉米價格到明年年初時略降0.51%,而到年中將上漲4.50%。棉花價格2013年1月將上漲2.33%,達到19580元/噸,年中基本維持在這一水平! ∈程莾r格2013年年初和年中將分別比現在下降4.81%和5.85%。大豆價格相對穩(wěn)定,豆油價格小幅上漲,但豆粕跌幅較大,2013年年初和年中分別比目前下降4.34%和13.70%,菜籽油也出現明顯下跌,2013年年初和年中分別比目前價格下降7.42%和6.79%。
發(fā)表于: 2012-12-5 12:40:12 | 只看該作者

侯曉華(吉林省農委市場處處長)

玉米價格將呈持續(xù)穩(wěn)步上漲趨勢
       吉林玉米價格支撐因素和抑制因素并存,持續(xù)穩(wěn)步上漲是玉米價格變化的主趨勢。支撐玉米價格上漲的因素:  一是農資、勞動用工成本剛性上漲,加之吉林遭受多年不遇的病蟲害和風災,額外增加了農藥及收割用工支出;
  二是近幾年玉米市場銷售價格都呈低開高走或高開高走趨勢,晚賣的玉米價格高、收益好,致使多數農戶對后期市場存在較強看漲預期,惜售待價心理很普遍;
  三是國際價格上漲對國內市場預期產生影響。
  抑制玉米價格上漲的因素:
  一是預期增產(今年吉林的糧食產量預計為743億斤,比去年增100多億斤,其中玉米產量586億斤)和國內庫存充裕,市場供應形勢有所好轉;
  二是目前企業(yè)每生產1噸酒精虧損300元以上,生產1噸淀粉虧損200元以上,加工需求下降,加之生豬價格低迷,養(yǎng)殖戶補欄不積極,飼料需求也偏弱;
  三是飼料企業(yè)普遍提高了小麥飼用比例,小麥替代玉米效應增強。
  預計吉林省新玉米開秤價應在每斤1.10元左右,后期玉米大量上市后,供應逐漸寬松,價格可能有所回落,但空間不會很大。由于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玉米供求仍處于緊平衡狀態(tài),持續(xù)、穩(wěn)步上漲是玉米價格變化的主要趨勢。
發(fā)表于: 2012-12-5 12:41:09 | 只看該作者

許世衛(wèi)(中國農科院信息所所長)

謹防明年春季因冬儲少重現“白菜荒”
     今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市場總體運行平穩(wěn),但個別鮮活農產品價格波動劇烈的現象依然突出,主要特征是鮮活農產品價格波動幅度明顯高于其他農產品,不同品種間的波動差異大、結構性“生產過剩和短缺”的矛盾突出,區(qū)域性“賣難和買貴”的現象時有發(fā)生。  從后期走勢看,受供給增長、周期性波動和政策性等因素共同影響,預計第4季度豬肉價格小幅回落;蔬菜價格近期明顯下跌,尤其是多地大白菜價格降幅較大,后期重點是要鼓勵經銷商存儲大白菜,謹防冬儲大白菜過少而導致明年春季重現“白菜荒”。
  由于奶牛飼養(yǎng)成本增幅遠大于牛奶收購價的漲幅,奶農盈利水平大幅下降,部分典型地區(qū)奶農有退出奶牛養(yǎng)殖行業(yè)的跡象。在明年世界可能進入“農業(yè)通脹期”的大背景下,奶農生產成本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小,而乳品加工企業(yè)受生產成本增加、國外奶粉進口沖擊等影響,提升原料奶收購價格的空間有限。因此未來幾個月至明年的奶業(yè)生產形勢將更加趨于嚴峻。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