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3632 | 回復數:0
近段時間,媒體上不斷出現有關超級稻的質疑,某些網上評論甚至將矛頭對準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所以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85歲高齡的袁老先生深感無奈,不得不通過媒體發(fā)表署名文章,呼吁社會理性看待超級稻研究,請別再向超級稻潑臟水。 超級稻是國家為了保證全國人民糧食需求而提出和設立的重大項目。從現實情況看,水稻既是我國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大糧食作物,世界一半以上人口和我國60%以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在中國人多地少的情況下,我們要解決糧食問題只能依靠提高耕地單位面積產量,這個發(fā)展方向毋庸置疑。我國的糧食安全,不能拒絕超級稻。 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言,種子、農藥、化肥是確保糧食和農作物豐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種子好比發(fā)動機,農藥、化肥好比兩翼,三者缺一不可。 雖然超級稻目前在技術上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其對病蟲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抵抗性還不甚理想。但把種植管理不當如病蟲害防控不到位而造成的損失歸罪于種子,這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理性的看待新生事物。何況自肥料、農藥在我國使用以來,廣大種植業(yè)者就摸索并總結出“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無收在于藥”。近年來,由于受到氣候條件、栽培環(huán)境的影響,水稻稻瘟病呈現出高發(fā)、頻發(fā)的態(tài)勢,如果防治不到位,無論是常規(guī)稻,還是超級稻,都會導致減產,嚴重的甚至導致絕收。要確保糧食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除好種、好肥、好藥的投入外,還必需科學用肥、用藥,還必需科學栽培。再好的種子,如果栽培管理不好,也發(fā)揮不出優(yōu)勢。 對超級稻存在的問題出于善意的質疑,是我們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出于居心叵測、別有用心的無端指責,甚至惡意借題發(fā)揮,將超級稻推向風口浪尖,就令人不可理喻了。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完善、改進、提高的過程,特別是現代育種,不可能一蹴而就,超級稻更是如此。 1996年中國農業(yè)部立項“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近些年來,袁隆平院士領銜的超級稻頻頻刷新水稻超高產世界紀錄,令世界矚目,這是不爭的實事,我們應該尊重實事、尊重科學。 超級稻研究事關國家榮譽和糧食安全,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絕不會退縮!睂τ诜N種質疑聲,已到耄耋之年、仍活躍在田間地頭的袁隆平堅定地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我們呼吁社會尊重為我國糧食安全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我們呼吁社會科學、理性對待超級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