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3834 | 回復數:0
眼下正值國內玉米市場“迎新”的敏感時期,一方面南方春玉米上市接近尾聲,北方主產區(qū)早熟玉米零星上市,且距離新玉米批量上市時間越來越近;另一方面今年是國內玉米市場全面邁進“市場化”的一年,在臨儲玉米收購政策取消,取而代之“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下,國內玉米市場重新洗牌后今秋市場“玉米”將成為“主角”,目前無論是農戶還是收儲企業(yè),亦或是貿易商均保持謹慎觀望,這其中有等待,有期盼,更有糾結的矛盾心理。 同時,中秋小長假期間,華北玉米市場價格率先回落,似乎意味著新一輪國內玉米價格下跌通道或將開啟,具體分析如下: 臨儲玉米拍賣進入“白熱化” 9月份以來,我國臨儲玉米拍賣進入“白熱化”狀態(tài),畢竟距離北方新季玉米批量上市的時間越來越近,在“新舊”更替的過程中,玉米瀉庫節(jié)奏只能是加快,一方面目前國家已由原先的國家糧油交易中心一家承接臨儲玉米拍賣任務,轉為國家糧油交易中心和中儲糧共同拍賣(后者為包干銷售)。 除了原先超期儲存玉米拍賣和分貸分還(2013年)玉米競價銷售外,9月7日中儲糧包干糧(2014年)啟動拍賣,更與往年不同的是,在首戰(zhàn)以80.81%成交率告捷(投放100萬噸,成交81萬噸)之后,原本傳聞“只此一次”的2014年臨儲玉米拍賣計劃在9月9日再度拍賣,且投放量增加至200萬噸水平,即此前業(yè)內傳聞的臨儲2000萬噸2014年玉米中的關內庫存部分。 鑒于目前我國南方玉米市場正處于缺貨階段,上周南方臨儲玉米成交率明顯偏高,可以說滿足了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根據統(tǒng)計,自2016年5月27日以來臨儲國產玉米累計成交1975.3289萬噸(上周1687.6393萬噸),總成交率21.82%,進口玉米累計成交9.3344萬噸,進口成交率27.1%,當周臨儲玉米成交量達到288萬噸,為近幾周來高位,后期新糧上市及政策糧供應壓力將繼續(xù)加大,國內玉米價格將承壓下行。 深加工企業(yè)補貼消息“再起” 近段時間有關給予東北部分深加工企業(yè)補貼的市場傳聞再起,傳聞稱:地方可出臺鼓勵玉米加工的補貼政策并組織實施,中央財政對地方出臺的加工補貼政策按照實際執(zhí)行情況事后對省級補貼給予獎補,中央財政補貼標準擬定為地方財政的1/3,并按最高不超過130元/噸掌握,獎勵范圍為東北地區(qū)轄區(qū)內規(guī)模以上就地采購,自建倉儲設施的玉米加工企業(yè),企業(yè)具體資質標準由各省區(qū)確定;獎勵時間為2016/11/1-2017/3/31期間加工企業(yè)收購入庫,并經審核最終是由企業(yè)自用加工的玉米給予獎勵。 同時,剩余2012年滯銷的臨儲玉米也有可能以優(yōu)惠的價格交由指定深加工企業(yè)“處理”,目前該消息未得到官方最后確認,但消息一經傳出,對市場心理層面的影響已經產生。 預計2016年玉米單產或將增長 7月下旬至8月中旬,黑龍江西部、吉林西部、內蒙古東北部地區(qū)遭遇持續(xù)氣象干旱,通過實地調研,我們了解到黑龍江西部地區(qū)玉米長勢受到旱情影響,存在禿尖現(xiàn)象,部分地區(qū)玉米穗數也有所減少,單位面積內籽粒數量較上年減少14%;內蒙古東北部地區(qū)玉米也受到旱情影響,單位面積內籽粒數量較上年減少13%;吉林西部地區(qū)雖然同樣受旱,但去年的旱情比今年更加嚴重,今年與去年相比玉米籽粒數量增加20%以上;黑龍江東部和吉林中部地區(qū)氣候基本正常,玉米長勢良好,籽粒數量與去年持平。 8月下旬東北此前干旱的地區(qū)迎來降水,同時臺風“獅子山”過境進一步增加了降水,對東北玉米灌漿成熟十分有利,后期玉米單產將主要依賴于灌漿情況。總體上看,8月份干旱對東北玉米單產的負面影響低于此前預期,單產預計同比提高。據悉至8月末,全國玉米長勢總體較好,一、二類苗比例達99%, 目前東北地區(qū)春玉米處于灌漿成熟期,西南部地區(qū)和長江流域玉米已經成熟收獲,華北地區(qū)春玉米上市,夏玉米處于灌漿成熟期。中央氣象臺報告顯示,當前我國東北、華北等玉米主產區(qū)土壤水分條件良好,東北地區(qū)氣溫回升,水熱匹配良好,有利于玉米形成高單產。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9月份預計,2016年全國玉米單產為6.054噸/公頃,較上年增長2.7%,其中東北地區(qū)單產為6.662噸/公頃,較上年增長3.7%,預計2016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為3626萬公頃,較2015年下降4.87%,預計2016年我國玉米產量為21950萬噸,較2015年下降2.26%。 展望后市: 當前北方新玉米上市號角已經吹響,局部玉米供應存缺口的的局面將逐步得以改善,隨著新玉米上市量的增加,華北玉米價格或將成“重災區(qū)”,并引領全國玉米價格再次步入下跌通道,同時在由“政策市”向“市場市”轉化的過程中,政策性玉米出庫成本或將成為新玉米價格定價參照。 此外,在順利渡過前兩個災害后(春季低溫凍害、河南及東北局部因旱減產),東北早霜出現(xiàn)與否成為我國北方玉米需要最后闖過的一道關,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