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水稻除草劑藥效的6大因素
1、雜草葉齡過大 在水稻田苗后除草時,在雜草2-4葉期為最佳防治期,極易錯過最佳防治時期,而雜草草齡過大,雜草的耐藥性增大,用藥量必須適量加大,如繼續(xù)再按常規(guī)用量,藥效易打折。
2、雜草未出齊 由于雜草的出土時間有差異,對于沒有封閉效果的水稻田苗后除草劑,藥效影響很大。使用莖葉處理的除草劑最佳方法是等到大部分雜草長到2-4葉期再施藥。
3、天氣情況 氣溫高有利于除草劑被雜草吸收,作用效果好。但不是氣溫越高越好,氣溫過高,噴出的霧狀液很快被蒸發(fā),特別對一些易揮發(fā)的除草劑及見光分解的除草劑,如氰氟草酯等;某些除草劑如雙草醚在氣溫低于15℃、高于35℃時都有可能引起藥害;異丙甲草胺、乙草胺等酰胺類除草劑低溫時對水稻心葉有可能引起藥害。高溫季節(jié),應在上午11點前及下午4點以后;選擇無風或微風的條件下施藥。
4、使用方法不科學 具體表現(xiàn)在配藥時未采用“二次稀釋法“,造成配藥不均勻;在施藥時不仔細可造成漏噴現(xiàn)象,嚴重影響藥效,在莖葉處理除草劑時表現(xiàn)尤為突出。同時配藥時應盡量選用清水。 兩種或幾種相互有拮抗的除草劑一起使用,易造成藥效失常,如氰氟草酯與芐嘧、吡嘧、滅草松等混用時對千金子防效降低。
5、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水分充足,水稻和雜草生長旺盛,有利于水稻對藥劑的分解和雜草對藥劑的吸收并在體內(nèi)傳導運輸,從而達到最佳除草效果。如田間干旱,水稻和雜草生長緩慢,影響對除草劑的吸收傳導,使除草劑藥效下降。同時雜草為了適應干旱環(huán)境,大部分毛孔關閉,影響藥劑的吸收,增加防除難度。干旱的天氣,推薦使用高限量,同時施藥時要加大兌水量。
6、田間管理 水稻田除草時,田間水肥管理至關重要,移栽田、拋秧田施用封閉藥劑時需要保水5-7天,直播田施用封閉藥劑時田間應處于潤濕狀態(tài),無明顯積水;而施用莖葉處理除草劑時,需先排水施藥,藥后再復水保水,否則只造成藥效降低。同時施藥后立即施肥也易造成雜草返青現(xiàn)象,影響藥效。
| | | | 稗草、牛毛草、異型莎草、千金子、日照飄拂草、鴨舌草等 | | | | | 禾大壯(禾草敵、禾草特、草達滅、殺克爾、環(huán)草丹) | 能有效防除1-4葉齡的大齡稗草,早期使用對牛毛草及異型莎草也有效 | | | | | | 以 種子萌發(fā)的禾本科雜草、一年生莎草及一些一年生闊葉雜草,如稗草、千金子、異型莎草、碎米莎草、牛毛氈等。對鴨舌草、節(jié)節(jié)菜、尖瓣花和螢藺等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 | | | 拋秧田拋秧后5-7天,秧苗已成活,雜草處于萌動至l.5葉期 | | 一年生禾本科及部分闊葉雜草,如稗草、鴨舌草、異型莎草等 | | | | 稗草、水莧菜、鯉腸、鴨舌草、牛毛草、千金子、節(jié)節(jié)菜、異型莎草、螢藺等 | | | 北方水直播田播種后10-15天、稻苗二葉期已扎根,稗草1.5葉期以下 | | 稗草、鴨舌草、矮慈姑、千金子、水莧菜、節(jié)節(jié)菜、陌上菜、牛毛草、異型莎草、螢藺等 | 秧田濕潤秧田:播種前2-3天整地后趁水混濁旱育秧田:整地播種覆土后 | 移栽田移栽前l(fā)-2天,最后一次整地后,趁水泥濁時,或移栽后4-5天 | | | | 稗草、牛毛草、鴨舌草、水莧菜、異型莎草、節(jié)節(jié)菜、陌上菜等一年生雜草 | | | 都爾(異丙甲草胺、杜爾、屠莠胺、稻樂思、甲氧毒草胺) | | | | 澤瀉、鴨舌草、水莧菜、陌上菜、節(jié)節(jié)菜、假蕹菜、四葉萍、眼子菜、野慈姑、矮慈菇、螢藺、異型莎草、碎米莎草、日照飄拂草、花藺、水莎草、牛毛草等,高劑量下對稗草也有抑制作用 | 移栽田移栽前至移栽后3周內(nèi)均可用藥,以旱施及移栽后5-7天雜草萌芽初期為佳 | 秧田和水直播田播種后至田間雜草2葉期以內(nèi)均可使用,以播后3-7天雜草萌芽初期最好 | | 眼子菜、鴨舌草、牛毛草、節(jié)節(jié)菜、稗草、四葉萍、野慈姑、異型莎草、藻等 | | | | | 對眼子菜等惡性雜草效果好,對早期稗草、瓜皮草、牛毛草等有顯著效果 | | | | 鴨舌草、節(jié)節(jié)菜、眼子菜、矮慈菇、水芹、澤瀉、水龍、青萍、異型莎草、水莎草、牛毛草、螢藺、鯉腸、蓼、泥花菜等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對已出土的稗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 移栽田和拋秧田移栽后或拋秧后5-7天,稗草1.5葉期前 | | | 稗草,兼治水馬齒莧、鴨舌草及旱田馬唐、狗尾草、野莧等幼苗 | | | | | | | | | 移栽田和拋秧田移栽后5-15天或拋秧后7-15天, 稗草1-3.5葉期 | | 水莎草、異型莎草、碎米莎草、扁稈?草、螢藺、牛毛草、矮慈菇、野慈姑、澤瀉、眼子菜、鴨舌草、節(jié)節(jié)菜、陌上菜、水莧菜、鯉腸等 | | | | | | | | | | 稗草、慈姑、螢藺、碎米莎草、異型莎草、毋草、輪藻、白水八角等 | 移栽田移栽后3-5天(南方)移栽后7-10天(北方)秧苗扎根返青,秧齡25天以上,稗草1.5葉期內(nèi) | 移栽田移栽后4-8天(南方)移栽后5-10天(北方)稗草2葉期前 | | | | | | 稗草、千金子及部分小粒種子的闊葉雜草,對已出土的雜草無效 | | | | | | | | 異型莎草、荊三棱、扁稈?草、鴨舌草、牛毛草、野慈姑、矮慈菇、野荸薺、四葉萍、眼子菜、水莧菜、節(jié)節(jié)菜等 | | | | | | | 禾本科(稗草、千金子),莎草科(異型莎草、牛毛氈),闊葉雜草(鴨舌草)等 | | | | 稗草、牛毛氈、異型莎草、水莎草、螢藺、日照飄拂草、寬葉谷精草、雨久花、鴨舌草、眼子菜、狼把草、白水八角、浮生水馬齒莧、毋草、輪藻、清萍、小茨藻、節(jié)節(jié)菜、慈姑、澤瀉、三蕊溝繁縷等 | | | 雨久花、眼子菜、鴨舌草、節(jié)節(jié)菜、毋草、澤瀉、慈姑、陌上菜、尖瓣花、野慈姑、狼把草、異型莎草、莎草、牛毛氈、碎米莎草、螢藺、水綿、小茨藻等 | | | | | | | | 鴨舌草、水綿、青苔、雨久花、飄拂草、異型莎草、碎米莎草、牛毛氈、水莎草、螢藺、野荸薺、眼子菜、澤瀉、鯉腸、矮慈菇、狼把草、鬼針草、草龍、丁香蓼、節(jié)節(jié)菜、耳葉水莧、水莧、四葉萍、小茨藻、苦草、谷精草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