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降雨帶北移,臺風活動加強,更多的影響北方地區(qū),使得北方地區(qū)降雨時間和降雨量均明顯增加。而且近年來區(qū)域性強降水天氣明顯有增多趨勢,需要引起菜農朋友的關注。田小二水溶肥廠家提醒菜農朋友做好防范。 北方地區(qū)建設的各種棚室設施,尤其是冬暖式大棚,普遍低于地面,非常容易受到暴雨洪澇影響,出現(xiàn)雨水灌棚等問題,造成澇害漚根甚至長期無法種植蔬菜。這就將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那就是棚室設施如何排水防澇。 對大棚的影響: 一是強降雨造成積水灌棚,其主要原因在于棚區(qū)排洪不利。大棚棚底相當于形成了一個“灣底”,遇到下大雨,大棚棚面、后墻甚至棚室兩邊的積水都會流入,下雨較小時還好辦,積水不多,可以慢慢滲入和蒸發(fā),可一旦遇到連續(xù)大雨,積水無處排泄,就可能發(fā)生“積水灌棚”的情況,導致棚內蔬菜漚根死棵,浸泡、侵蝕墻體,影響其牢固性,還可能導致棚內立柱下陷、歪斜等,危害極大。 二是沖刷墻體,減少使用壽命。蔬菜大棚的墻體多由泥土堆砌而成,且三面墻體都有一定的坡度,假若沒有有效的護墻措施,在遇到強降雨時,雨水沖刷滲入,會影響墻體的承重性,嚴重者出現(xiàn)裂縫、坍塌。 對拱棚的影響: 在遇到持續(xù)降雨的時候,雨水順著棚膜流到兩棚之間,若棚室較長,該處雨水排泄不暢,積水也會流到棚內。而此段時期,正值拱棚蔬菜定植不久,辣椒、茄子等一旦遭受積水,對其傷害非常大,容易導致根系發(fā)育不良、病害增多、爛根死苗等問題,對產量及品質影響甚大。 由于拱棚多采用竹竿作為建棚骨架,雨水頻繁,濕氣過大,易導致其霉爛,減少使用壽命。隨著蔬菜種植的大面積推廣,全國近幾年建造連體大拱棚的農戶不少,對于這種棚室,假若在建造時不能充分考慮其排水問題,極易在暴雨時出現(xiàn)大范圍雨水灌棚的情況,對棚內蔬菜作物的為害極大。 加強設施維護 1.拱棚防雨。主要是指防止雨水進棚,首先是注意薄膜的設置,交叉處不要太窄,避免放風口難以關嚴,出現(xiàn)漏雨;或者在頂部設置防雨膜,避免雨水直接接觸蔬菜植株。 其次是注意棚間排水,避免雨水進棚。拱棚間距一般較窄,且大多數(shù)拱棚長度較長,甚至達到200-300米,使得拱棚間的排水是個大問題。一旦出現(xiàn)強降雨,雨水聚集到棚間,難以及時排出時,就容易從棚兩邊進入棚內,尤其是一些地勢比較低的拱棚,周邊雨水聚集,導致棚內蔬菜被淹,損失慘重。 為防止雨水進棚,田小二水溶肥廠家建議菜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清理棚間走廊,挖好排水溝,避免雜草叢生或蔬菜垃圾堵塞,影響排水。棚室兩頭的排水溝也要挖好,保證雨水能及時流出。 二是設置防雨膜,提高拱棚兩側的高度。有些菜農下雨時選擇兩邊不揭膜放風,這樣的確可以阻止雨水進入,但棚內溫度難以降低,弊端明顯。將拱棚兩側薄膜揭起來保證通風,然后準備兩幅50-60厘米寬的薄膜(可用1-1.2米的薄膜對折裁開),長度與拱棚相同,然后將下部深埋入土壤中,上部穿鋼絲吊起,距離地面20-30厘米即可。兩邊放風口最好設置防蟲網,避免害蟲進棚。 2.大棚防雨。近幾年,大雨等災害性天氣增多,大棚維護應引起菜農的高度關注。大棚防雨主要分為墻體防雨、后屋面防雨和排水防倒灌等幾個方面。 一是東西山墻、后墻防雨。近日,聯(lián)社技術人員在轉棚時發(fā)現(xiàn),很多大棚兩側山墻、后墻出現(xiàn)小面積坍塌,墻體逐漸變薄,影響冬季大棚的保溫性。聯(lián)社技術人員調查發(fā)現(xiàn),雨水浸濕是造成墻體坍塌的主要原因。墻體上的薄膜遭到破損,出現(xiàn)孔洞,下雨時,水隨孔洞流到墻體上,導致墻體土壤松散,最終造成坍塌。在山東壽光蔬菜種植棚區(qū),隨處可見大棚后墻覆蓋著舊薄膜或者無紡布等,其中一個關鍵目的就是防雨。 二是后屋面防雨。壽光市紀臺鎮(zhèn)菜農張師傅棚里的后屋面檁條正往下滴水,上面的秸稈等覆蓋物開始腐爛,棚東面一側的后屋面有明顯坍塌跡象。據(jù)張師傅介紹,這是后屋面漏水造成的。由于卷簾機支架在后屋面的穿口位置很低,雨水在該處聚集導致進水,因此預防后屋面漏水的關鍵就是抬高這個穿口位置。 田小二水溶肥廠家提醒大家具體操作是從棚里面沿三角鐵的內角向上塞地膜、泡沫等,一直塞到外面覆蓋的薄膜隆起一塊,使水流不在該處聚集或流淌。由于三角鐵的直角面向下,下雨時就不會因為阻擋而造成雨水聚集,也就不會使雨水順三角鐵進入后屋面了。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