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shù):1833 | 回復數(shù):0
不同蔬菜的預防病害和救治方法不同,暴雨后有的蔬菜病害不得不防。就此,菜農之家聯(lián)合社對不同的蔬菜作物在受到大雨摧毀后病害的救治防御加以整理。 黃瓜的生理性萎蔫癥狀: 對產量影響較大。早春栽培的黃瓜從定植到結瓜生長發(fā)育一直正常,但有時在中午特別是晴天中午,葉片會出現(xiàn)萎蔫現(xiàn)象,初期只是植株中下部葉片在白天萎蔫,到夜間尚可恢復,到后期整個植株葉片萎蔫且不能恢復,生長勢減弱,結瓜能力降低,甚至整株枯死。 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種植黃瓜的地塊低洼,雨后地面長期積水,或長期進行大水漫灌,使土壤含水量過高,土壤缺氧,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吸收功能降低所致,植株缺水,而葉片蒸騰量大,植株水分不能滿足蒸騰需要,就會發(fā)生萎蔫。土壤干旱,也會出現(xiàn)生理性萎蔫現(xiàn)象,在土壤氧氣含量很低的情況下,土壤中的微生物會產生有毒物質,使根系中毒,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露地栽培時,要選澤地勢高燥,平整,排水良好的地塊栽培黃瓜,切忌選擇低洼地。例如:栽培過水稻的地塊是不宜栽培黃瓜的,如果確實需要在低洼地種植黃瓜,則一定要采用高畦栽培的方式。雨后及時排水,嚴禁大水漫灌,雨后和澆水后要及時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透氣性。 辣椒病害的細菌性葉斑病致病原因:雨季排水量大,大水漫灌。收獲后要及時清除病殘體同時要及時深翻土地。 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可選用田小二水溶肥廠家銅醫(yī)生噴霧防治,隔7~10天噴一次,連續(xù)2~3次。 辣椒疫病癥狀:苗期發(fā)病,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浸狀軟腐或猝倒,又稱苗期猝倒病。果實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綠色水浸狀斑,迅速變褐軟腐,濕度大時長出白色霉層,即病原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留在枝上。 莖部染病,分杈處變?yōu)楹诤稚蚝谏畛R�,其中尤以莖基部為害最為嚴重,病斑初為水浸狀,后出現(xiàn)環(huán)繞表皮擴展的褐色或黑色條斑,病部明顯縊縮,造成地上部折倒。 發(fā)病原因:病菌生長發(fā)育適溫30℃,陰雨天后病害易發(fā)生流行,發(fā)病周期短。上質粘重、田間排水不暢、易積水的地塊發(fā)病重;澆水過勤,水澆量過大的地塊也易發(fā)生病害;此外,植株定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前茬收獲后,及時清潔大棚,將清出的辣椒殘體帶出棚外燒毀或深埋。 土壤處理:播前深翻土壤,每畝撒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3kg,或每畝施五氯硝基苯1kg。 種子消毒:52℃溫湯浸種30分鐘。 發(fā)病初期防治:發(fā)現(xiàn)病株后,不可立即澆水,否則將加速病害的發(fā)展,應首先將重病株拔除,帶出棚外處理,再進行噴霧及灌根處理。 暴雨過后,棚內易產生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利于各種病害的發(fā)生,建議不要馬上疏枝打葉,要及時噴藥防病,適當噴施氨基酸、殼聚糖、核苷酸等有機營養(yǎng)葉面肥,補充營養(yǎng),提高植株抗性。可噴施田小二水溶肥廠家的葉易建等。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