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4721 | 回復數:2
釣魚島的爭端激起了舉世關注,大小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百姓茶余飯后的閑聊,無不在時刻提醒做農資營銷的我:能不能借這個勢,做點什么? 我們公司是一家國內比較知名的葉面肥生產廠家,當我把保釣這個概念是那個包到公司市場部后,市場部連夜構思了一個方案——布置兩輛彩車,巡游所有鄉(xiāng)鎮(zhèn),彩車上書寫粗黑大字:“中國人買某某保葉素打88折,日本人買某某保葉素打到骨折”。敲鑼打鼓,聲勢喧天,必將引人注目。 方案是凌晨傳到。我們的經銷商看到后,很興奮,但是我勸客戶,先睡一覺,明天再說。 次日上午,我返饋了意見:“中國人買某某保葉素打88折,日本人買某某保葉素打到骨折”聽上去很過癮,但暴力化甚至說暴徒化的傾向暴露無遺,而此時,發(fā)生的多地的打砸暴力己經引起新聞媒體的警惕和批評。這不像是一個成熟品牌,更像是一個愣頭青的發(fā)泄。況且,打買某某保葉素打88折與保釣聯系起來,商業(yè)促銷的痕跡很重。 我判斷,這樣的口號喊出去,或許吸人眼球,但不會贏得好感,更不會產生農民和零售商的共鳴。 一覺醒來的客戶還是非常認同我這個判斷。但立刻問道:我們還是希望結合保釣搞一個宣傳,這個口號不行,那能不能換一個? 半個小時之后,一個新的創(chuàng)意產生:“某某農資公司支持保釣!向保釣團體捐贈萬箱產品!”這個方案淡化了促銷色彩,強化了公益色彩,旗幟鮮明地傳達了企業(yè)的主張。 聽上去是個不錯的方案。 但問題緊接著又產生,萬箱產品,到底捐給誰呢?保釣團隊在哪里?而且我們是葉面肥,他們用得了嗎、有需要嗎?難道給保釣的人喝?要不要找機構來公證?要不要找新聞媒體來報道? 如果我們自己都有疑問,消費者也一定會有疑問。有疑問的活動,就很難得到市場的真正認同。如果要把這些事情都搞清楚,恐怕時效又過了。 暴力化不要,商業(yè)化不要,但保釣營銷一定要,關鍵就在于,這句話怎么說,這個度如何把握。 臨近中午,第三套方案出爐,繼續(xù)原定的全市鄉(xiāng)鎮(zhèn)內彩車巡游的方式,口號改為“保釣用實力說話,愛國從自強開始!笨谔柡竺,緊跟著我們農資企業(yè)的LOGO和一個產品形象。僅此而己! 僅此而己,但如此足矣!我們認為,這句口號能夠得到最大多數人的共鳴,傳遞的是理性愛國的信息,能夠體現品牌的成熟、穩(wěn)重、可靠。而企業(yè)形象和產品雖然在視覺上相對弱化,但絲毫不影響品牌的識別度和傳播力。 下午三點,用第三套方案包裝的5臺彩車出發(fā),伴隨著高音喇叭播放的主旋律歌曲,鮮艷的流動的保釣彩車一下子緊緊抓住了全市鄉(xiāng)鎮(zhèn)人民的眼球。 到了當晚10點多鐘,經銷商非常興奮地打來電話:效果太好了!連市委宣傳部都打電話來表揚我們,說咱們的保釣活動有理有節(jié)、既有聲勢又有內涵。老百姓也認同,農民也喜歡,都說我們這個品牌成熟大氣。你知道嗎,我剛剛收到的報表顯示,截止九點半,我們庫房的貨一件都沒有了(原來宣傳車上都放著我們的產品,到了一個鄉(xiāng)鎮(zhèn),零售商多少都會要貨,而且現場銷售火爆)。同行都急了,據說他們明天也要上街保釣了,哈哈哈。 我們當然高興,這說明來回三次的切磋是有必要的,也是成功的。在保釣這類政治性很強、敏感度很高的事件上,試圖借風搭車并不容易,關鍵在于尺度,其次在于效率。盲從情緒,說過頭話、辦過頭事,可能適得其反。把活動搞得過于復雜、溝通成本太高,又往往容易失去時效,忙乎半天發(fā)現早己時過境遷。 保釣營銷如此,其他事件營銷亦然。本次促銷,希望與各位農資人分享!其實這個時候,最好是能搭上保釣,為我們的產品在年底的淡季沖一回量,做好了,你年終獎又會多很多的!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