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北方蔬菜周刊 蔬菜生長中容易發(fā)生枯萎病,枯萎病有兩種,一種屬尖鐮孢真菌,另一種屬歐文氏細菌。真菌性枯萎病和細菌性枯萎病癥狀有許多相似之處,在生產活動中不易區(qū)別,容易混淆,如不注意區(qū)別對待說會貽誤防治最佳時機,造成重大損失。 無論在茄果類蔬菜上,還是在瓜類蔬菜上,真菌性枯萎病大多發(fā)生在開花結果期。病株葉片自下而上呈失水狀萎蔫,初發(fā)病時中午萎蔫,夜間能恢復正常。一般反復3—5天即枯死,大部分整株死亡葉片呈褐色在莖上不脫落,也有的是一枝(蔓)或兩枝(蔓)枯萎,其余枝(蔓)正常。有的蔬菜莖基部易發(fā)生縱裂,裂處常有膠質物溢出。根系呈水浸狀腐爛,濕度大時變褐枯死后病部出現(xiàn)粉紅色霉狀物,發(fā)病時縱切莖基部可見維管束變褐。該病的發(fā)展進程較慢,一般15-30天才枯死,無乳白色黏液流出,別于青枯病。 細菌性枯萎病又稱青枯病,以為害蔬菜莖稈(莖蔓)為主。植株染病后,上端莖蔓出現(xiàn)萎蔫,最后全株枯萎而死。剖開莖用手擠壓,有乳白色菌膿溢出。但維管束一般不變色,此病根部也不腐爛,是與真菌性枯萎病相區(qū)別的重要癥狀。 真菌性枯萎病主要為害瓜類,西瓜受害最重。病菌一般分布在15—30厘米的耕作層內。在8—34℃都可使植株致病,24—32℃為最適溫度。 細菌性枯萎病為害大部分蔬菜,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最低8℃,最高42℃,經8—10分鐘可致死。 真菌性枯萎病主要靠土壤傳播,尤其以未腐熟的有機肥為主,由胚芽、根尖和傷口侵入,發(fā)病程度取決于當年侵染的菌量,在灌水不當、連陰雨天氣,土壤黏重、偏施氮肥,地勢低洼田發(fā)病重;施用未腐熟帶菌有機肥、管理粗放、土壤酸性、天氣多變及地下害蟲為害重,都易誘發(fā)染病。重茬地特別嚴重。 細菌性枯萎病病菌多從傷口侵染植株。帶菌量大及暖冬則有利于發(fā)病,蔬菜生長期內時晴時雨,天氣悶熱時則發(fā)病重。大棚菜地重茬多,故發(fā)病較重。 防治蔬菜真菌性枯萎病,可用55—60℃的溫水浸種10分鐘或用苯噻氰(倍生)1200倍液浸種20分鐘。利用抗病砧木嫁接防枯萎病效果好,如黃瓜利用黑籽或白籽南瓜作砧木,茄子可利用托魯巴姆或托托斯加等抗病砧木進行嫁接。定植前用50%多菌靈混50%福美雙各0.3%拌土穴施,有很好的預防效果。發(fā)病后,可灌用苯噻氰(倍生)1200倍液或氯溴異腈尿酸1000倍液防治。 防治細菌性枯萎病,首先是要減少微傷口,防病傳入。陰雨雪天盡量不整枝摘葉,深冬期要提溫降濕,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菌發(fā)生的環(huán)境。藥劑可用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可殺得 600倍液或DT500倍液進行防治。由于細菌性病害易復發(fā),因此需連噴二至三次效果才好。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