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6667 | 回復數:5
稻瘟病屬真菌性病害,又稱稻熱病,俗稱火燒病,是水稻生產上影響產量的重要病害,可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整個生育期都能感病,在翁牛特地區(qū)的水稻田間,通過多年觀察和試驗證明,在水稻秧苗和大田植株葉片,葉鞘,莖節(jié),穗頸,谷粒上都呈現過稻瘟病的病斑,但對產量造成影響最嚴重的是苗瘟和穗頸瘟! 在2004年翁牛特地區(qū)穗頸(枝梗)瘟的發(fā)生極為嚴重。根據調查,發(fā)生較輕的地塊減產8.5%—20.0%,發(fā)生較重的地塊減產47%—63%,白音套海的高日罕嘎查和烏敦套海的玉田皋村接近500畝水稻因穗頸瘟而絕收,可見稻瘟病對水稻產量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 一、發(fā)病原因 稻瘟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形態(tài)在稻谷或病稻草上越冬,種子上的病菌在育秧時條件適宜則容易誘發(fā)苗期稻瘟病即苗瘟,堆放的病稻草在來年春天平均氣溫達到15℃遇雨潮濕時,病菌也不斷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使稻株感病,然后繼續(xù)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浸染。這樣,苗瘟產生的分生孢子加上越冬稻草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在防治不當的情況下水稻田間不斷侵染,致使水稻全生育期內均有稻瘟病發(fā)生。 除上述原因外,翁牛特地區(qū)稻瘟病的發(fā)生主要還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1、品種選擇單一 受市場因素影響,農戶片面追求長粒稻谷或圓粒稻谷,使單一品種大面積連續(xù)種植,抗病品種病菌適應性變異產生新的生理小種,使其喪失抗性而易感稻瘟病,2009年的吉粳83等品種就是很好的例證 2、種子消毒不徹底 種子消毒是消除種子帶菌帶毒的最有效辦法,近幾年有些農戶侵種使用的藥劑不合理或劑量不準確,甚至浸種根本不使用藥劑,導致種子攜帶的病菌在適宜的條件下繁衍滋生而發(fā)病 3、氣候條件利于發(fā)病 如天氣過分干旱,灌水次數多,井灌冷水的水層深度都會增加感病。過分干旱或陰雨連綿,都能導致土壤溫度降低,空氣濕度加大,易誘使稻瘟病發(fā)病,特別是翁牛特旗井水灌溉的面積還比較大,白音套海、烏敦套海地區(qū)的稻瘟病,均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發(fā)生的 4、施肥不合理 施肥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底肥用量不足,特別是磷鉀肥不足,造成秧苗發(fā)黃,之后過量追肥氮肥,而氮肥施用過量,過晚,易造成秧苗徒長,這樣的稻田即不抗倒伏,有易發(fā)稻瘟病! 5、藥劑防治不合理 現在的很多農戶只注重治病,不注重防病,水稻不發(fā)病,不表現出癥狀,就不提前打藥防病,而等到稻瘟病的發(fā)病癥狀再打藥為時已晚,錯過了防治的最佳時期,此外,一些農戶采用的防治藥劑不合理,施藥方式也不得當,有的農戶為了節(jié)省成本,從小商販手中購買劣質藥劑或假藥來防治稻瘟。ū热缒乘巹┙浕灥贸銎涑煞譃殡p氧水消毒液,噴灑后不能達到有效的防治效果)還有的農戶為了省工,省事,采用50g藥兌1壺水噴施667m2田塊的做法,根本達不到藥劑本身所要求的防治效果! 以上所述,就是水稻稻瘟病在翁牛特地區(qū)的主要發(fā)病原因,根據這些發(fā)病原因,特制定出以下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對策 二、防治對策 對稻瘟病的防治要早預防,勤觀察,早發(fā)現,早防治,進行綜合防治! 1、選擇抗病品種,搞好品種搭配 選擇抗病品種,避免單一品種在區(qū)域內種植,是控制適應性生理小種變異成致病性生理小種的重要手段,F在要把適合翁牛特地區(qū)種植的吉特639、天源212、98122、吉粳73、吉粳83、富源四號等一系列抗病品種進行搭配種植,對控制稻瘟病的發(fā)生能起到一定作用,也是防治稻瘟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 2、做好種子消毒,消滅種子攜帶的病菌 ①用菌線清15g兌水10kg,浸種5kg,浸種60h之后將種子用清水洗凈,可兼防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②用80%“402”按一比500的比例配成藥液,每50kg藥液浸種30—40kg,浸種3d,然后將種子用清水洗凈,可兼防白葉枯病,惡苗病和胡麻斑病。③用50%多菌靈100g對水50kg,浸種30kg,浸種3—4d,再用清水洗凈后催芽育苗,可兼防惡苗病! 3、噴好“送稼藥”控制苗瘟發(fā)生 控制苗期稻瘟病,是防治水稻插秧后各個生育時期稻瘟病的關鍵。在插秧前5—7d,用40%稻瘟靈(富士一號)乳油60—70ml/667m2兌水50kg/667m2在苗田上噴霧,消除秧苗在苗田攜帶的病菌。噴藥時一定要均勻周到,若噴藥后24h內遇雨,一定要重噴! 4、精細整地,合理配方施肥 精細整地,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溫,促進插后秧苗早生快發(fā),是防治稻瘟病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整地時一定要精細,特別是對上年發(fā)生過稻瘟病的地塊,要清除稻亂子和殘茬,泡田時澇凈菌核并且焚燒或深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消滅稻瘟病的傳染源。在施肥上要遵循如下原則,在多施農家肥(優(yōu)質農肥1000kg/667m2)的基礎上,首先要施足底肥,特別是增施磷鉀肥,來促進秧苗插秧后的早生快發(fā),要提早追肥防止秧苗徒長,巧補穗肥,以提高產量。 具體做法可以采用下述方法緊供參考:①底肥:施標準氮25kg/667m2、磷酸二銨10 kg/667m2,插秧后5—7d施氮肥10 kg/667m2;②一次蘗肥,返青后7d,施氮肥10kg/667m2、磷酸二銨5.0—7.5 kg/667m2,同時增加氯化鉀7.5kg/667m2;③二次蘗肥,在6月20日前施標準氮肥15kg/667m2;④要保證穗粒生長的營養(yǎng)供給,在孕穗中期(7月20日左右)再施標準氮肥5.0—7.5kg/667m2;進入8月初可看情況追施粒肥。這樣的追肥方式保證了秧苗不缺肥、不脫肥,并且不徒長,不柔嫩,抗性好不發(fā)病。 5、水分管理要把握好時機,深淺適宜 防治稻瘟病,水的管理很重要。應以濕潤灌溉、干干濕濕為好,并且適時進行曬田,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減輕發(fā)病。具體辦法是:插秧后要寸水緩秧,淺水分蘗,淺濕結合;于6月25日前后株數達到數量后曬田,以控制無效分蘗,7月5—20日,水稻進入幼穗分化和孕穗期,淺濕間歇灌溉,以淺為主,水深部超過10cm;進入8月上旬后,水稻進入抽穗開花和灌漿等階段,也是稻瘟病防治的關鍵階段,更要淺水灌溉、淺濕交替,以提高溫度、降低濕度,防止穗頸瘟的發(fā)生。 6、藥物防治 培育壯秧,正確的栽培管理手段是防治稻瘟病的關鍵,然而一旦發(fā)病,藥劑防治必不可少。藥劑防治要抓住關鍵時機,選好藥,配好劑量,均勻周到的噴施到整個植株。 防治稻瘟病的施藥適期是在稻田的發(fā)病初期,防治穗頸瘟要在水稻破口期和齊穗期各噴一次藥,可采用如下藥劑和劑量:①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100g/667m2,兌水50—60kg/667m2噴霧;②40%富士一號乳油100ml/667m2,兌水50—60kg/667m2噴霧;③滅病威膠旋劑200g/667m2,兌水50—60kg/667m2噴霧。此外,克瘟散、多菌靈和春雷霉素等藥劑也可防治稻瘟病,但在本地區(qū)防治效果不如以上三種藥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