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5728 | 回復數:0
近年來,河北省邯鄲縣從更新理念入手,跳出傳統(tǒng)農業(yè)的束縛,扶持引導各村鎮(zhèn)發(fā)展中藥種植等特色產業(yè),通過強特色、壯龍頭、創(chuàng)品牌,為農民增收趟出新路子。 發(fā)現(xiàn)——一畝藥材收益達6000元 早些年,邯鄲縣河沙鎮(zhèn)南文莊村農民除了種植大田作物以外,主要經濟收入靠種植果樹為主,但隨著果品市場競爭力的下滑,果樹種植也逐漸失去了優(yōu)勢,農民增收之路越走越窄。 一次偶然的機會,村民張運然獲得一個信息,種植中藥材生地效益很不錯。他從山西購買了種子,種了3.5畝生地,當年就收入2萬多元。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小麥玉米,一畝地一年也就掙個2000多元錢,還不算成本,而生地畝產高達3000多公斤,一公斤2元錢,一畝地收益達6000元,是種小麥玉米的3倍。”2014年,他又承包了幾塊地,生地種植面積擴大到了23畝,一舉成為南文莊村及周邊村聞名的特色種植戶。 摸索——從觀望到打造“一村一品” 據南文莊村黨支部書記張三濤介紹,該村大部分耕地為黃沙土地,很適合種植生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南文莊村曾有過種植生地的歷史,但由于規(guī)模小、技術不成熟等原因始終沒有發(fā)展起來。張運然的成功,讓村民們由觀望變?yōu)榉N植生地的主力軍。 面對越來越多的零散種植戶,該縣因勢利導,實施“一村一品”,以特色求發(fā)展、以品牌創(chuàng)市場、以服務為支撐,不斷提升生地種植的優(yōu)質化、標準化和市場競爭力,培育自己的中藥品牌。 隨著南文莊生地種植業(yè)大步邁向現(xiàn)代農業(yè),村民的生活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以來,該村生地種植戶已增至60余戶,種植面積近200畝,農民增收130余萬元。 望著成片的中藥材基地,張三濤說:“全村目前共有耕地4000多畝,我們將通過幾年的努力,擴大種植規(guī)模,創(chuàng)建自己的品牌,把我們村打造成一個‘生地專業(yè)村’,并帶動周邊各村村民加入種植行列,讓我們的藥材銷往全國各地。” 推廣——大戶帶散戶成就規(guī)模產業(yè) “這幾年生地價格行情很好,而且我們都是坐等上門收購。種下的是藥材,挖出的可是財富!鞭r民張照山說。 張照山是當地種植生地的大戶,從2012年始,他就帶領當地農民一起種生地。他一共種了20畝,刨去種子、施肥、灌溉等成本,一年純收入能達8萬多元。像張照山這樣的種植大戶,在南文莊村有十多戶,他們不僅自己通過種植生地發(fā)家致富,還帶動村民集體種植,增加群眾收入。 今年60歲的村民張際明看到張照山、張運然等人種植生地走上了致富路,他天天跑到地頭去參觀學習,請教種植和管理方法。 隨著種植生地的農戶逐步增多,規(guī)模小、技術含量低、市場化程度低等零散種植的弊病日漸凸顯。為此,當地因勢利導,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以種植大戶為引領,采取能人帶動、散戶合作、市場引導、基地支撐等運作模式,加強種植園基地建設,逐步引領群眾從零星散種到集中成片種植,由個體種植向規(guī)模化轉變,從田間粗放型經營到標準化精細化管理。 您還在為找不到合適的農資信息而苦惱嗎?現(xiàn)在給您提供一個免費農資的平臺--中國農粵網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資聯(lián)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