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種植10問,本人幾十年服務香蕉區(qū)總結(精)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9661 | 回復數:1

發(fā)表于: 2015-9-6 15:19: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聽說中國農資聯(lián)盟開通了香蕉聯(lián)盟板塊,我來發(fā)香蕉第一帖!

1:香蕉苗期產生肥害怎么辦?
解決方案:
1、選好基肥,控制氮肥的緩慢轉化和釋放,不但能夠持久供應肥效,而且就算在加大用量的情況下也不容易出現肥害。

2、選好追施肥

移栽后10天左右的香蕉需要以促進成活為主,選用的追肥最好含有腐植酸、黃腐酸、海藻酸等中的一種或者幾種,同時含有一定的大微量元素,既能促進生根也能促進生長。

移栽過后10天,或者留苗的二、三代香蕉需要施用水肥促進生長,選用含有硝態(tài)氮的產品結合促根的產品一起使用,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2:香蕉在什么季節(jié)定植最適宜?
春植
在立春至清明之間進行,如果要求定植后能及早收蕉,春植時間不宜太遲,應在2~3月選用袋裝組織培養(yǎng)大苗或大褸衣芽種植,這時氣溫開始回升,雨水漸多,定植后成活率高,速生快長,在風調雨順和良好的肥水管理下,當年8~9月可抽蕾,次年立春前后可以采收。但在冬季溫度較低地區(qū),春植不宜過早,以免遇上寒流。

秋植
在秋分前后為宜,過早過遲種植對蕉苗的生長都不利,如果在7月高溫季節(jié)定植,蕉苗成活率不高;10月份以后定植,由于氣溫逐漸降低,根系生長緩慢,幼苗的抗逆能力較弱,若遇上低溫干旱天氣,易遭受寒害。具體種植時期,應根據市場需求和參考當地氣溫、土壤狀況、肥水條件、收獲期和種植密度靈活掌握,才能達到優(yōu)質豐產的栽培目的。

3:香蕉各階段如何灌水施肥?
1.苗期
香蕉苗期尤其是組織培養(yǎng)苗,苗期即需要肥又怕重肥。定植后3個月內以“勤施薄施”為原則。植后10天新葉開展時開始施肥,用0.1%—0.2% 的三元復合肥水或較淡的腐熟糞水淋蕉頭,每株1公斤—2公斤,每隔5天1次。植后第3個月濃度和液肥用量可稍增加,并加入少量尿素和鉀肥,每隔10—15 天淋1次。

2.中期
生長至18—30片葉時,需肥量增加。但1次施肥太多也會傷根,應每隔10天施肥1次。每株每次可用麩肥0.5公斤—1公斤(或多元復合肥 0.3—0.6公斤)、氯化鉀0.1公斤—0.2公斤、尿素50—100克。雨天沿香蕉滴水線處開圓形淺溝施,干旱天氣兌水30公斤—40公斤沿滴水線淋施,施后及時覆土。

3.孕蕾期(31-44葉)
香蕉需肥量最多,每隔20—25天,每株每次施尿素0.1公斤、氯化鉀0.2公斤、花生麩0.5公斤—1公斤(或多元復合肥0.5公斤),雨后灌水后撒施,并保持土壤濕潤。

4.抽蕾后
抽蕾后每株每次可施三元復合肥0.1公斤—0.2公斤、麩肥0.2公斤—0.3公斤、鉀肥0.1公斤,雨后或灌水撒施。但忌過度噴施激素類葉面肥,以免影響品質,降低抗寒抗病能力。

4:香蕉在什么季節(jié)種植最好?
香蕉周年均可種植,但多數香蕉產區(qū)以春植和秋植。春植在立春至清明之間進行,如果要求定植后能及早收蕉,春植時間不宜太遲,應在2~3月選用袋裝組織培養(yǎng)大苗或大褸衣芽種植,這時氣溫開始回升,雨水漸多,定植后成活率高,速生快長,在風調雨順和良好的肥水管理下,當年8~9月可抽蕾,次年立春前后可以采收。但在冬季溫度較低地區(qū),春植不宜過早,以免遇上寒流。秋植以在秋分前后為宜,過早過遲種植對蕉苗的生長都不利,如果在7月高溫季節(jié)定植,蕉苗成活率不高;10月份以后定植,由于氣溫逐漸降低,根系生長緩慢,幼苗的抗逆能力較弱,若遇上低溫干旱天氣,易遭受寒害。

具體種植時期,應根據市場需求和參考當地氣溫、土壤狀況、肥水條件、收獲期和種植密度靈活掌握,才能達到優(yōu)質豐產的栽培目的。

5:如何判定香蕉缺素?
蕉株需肥較大,必須要以根系施肥為主。葉面肥只能作為關鍵時期根據植株葉片所出現的缺素特征而進行對某些必需養(yǎng)分元素進行必要的補充。以下是香蕉缺素癥狀:

當幼葉整片葉呈黃白色,則為缺鐵。

如果老葉片出現暗黃綠色,則為缺錳。

如果剛抽出的幼葉葉背帶紅色,則為缺鋅。

如果老葉片邊緣呈鋸齒狀失綠,葉柄易折斷,剛抽出的幼葉帶青銅色,則為缺磷。

如果老葉片甲的中部失綠,但中肋及邊緣保持綠色,且失綠的邊緣不明顯,假莖出現散把,則為缺鎂。

如果幼葉出現畸形葉脈有出現橫向的條斑穿過,則為缺硼,幼葉邊緣色淡失綠,且葉脈增粗,從邊緣向內逐漸壞死,則為缺鈣。

6:香蕉為何要補鈣,怎么補鈣?
香蕉補鈣的意義
1.蕉果對鈣的吸收、運輸與分配。蕉果對鈣的吸收主要在幼果期。此期為細胞分裂期,時間短,果實中鈣含量增加迅速,在細胞膨大期。鈣以較慢速度吸收,果實中鈣的相對含量隨果實體積的增大、蒸騰作用的降低和木質部功能的障礙而下降。整體上,幼果期越早,越有利于鈣離子的吸收。

幼果組織中鈣運輸存在共質體與質外體兩種途徑。鈣可從表皮細胞間隙經下表皮到達果肉組織,也可由共質體途徑在果肉中運輸,但以質外體途徑為主,質外體途徑的動力主要來自由擴散和離子交換。由于鈣在細胞壁與其中的果膠酸結合形成交叉鏈橋,減少了細胞壁的透性,從而也減少了鈣在質外體的運輸,故一部分鈣離子通過鈣離子通道或載體進入細胞質內。

2.蕉果中鈣及其化合物的消長。蕉果水溶性鈣含量在果實膨大期前含量較低,進入膨大期后迅速升高,采收前有所下降。幼果期主要以活性鈣(水溶性鈣和果膠酸鈣)為主,膨大期則以非活性鈣為主。在儲藏期間,隨貯藏時間增加,果實水溶性鈣和果膠鈣含量下降,草酸鈣以及硅酸鈣含量相應增加,使原生質粘滯性、細胞壁剛性、細胞膜穩(wěn)定性減弱,離子間平衡破壞,引起的細胞膜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損傷,是缺鈣導致蘋果果實生理失調的重要機理之一。病果中各形態(tài)鈣的提取總量均低于健康果,且草酸鈣含量明顯低于健康果,草酸鈣含量的下降在蕉果褐變中可能有其重要的生理意義。

3.鈣與果實品質。鈣能提高果實營養(yǎng)品質鈣在果實品質的形成和保持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果實發(fā)育后期,果實鈣含量的多少對果實品質的形成及采后的儲藏和運輸具有重要影響。鈣含量高,不僅果實細胞的結構牢固、膜系統(tǒng)穩(wěn)定,而且促進蛋白質合成和果實著色,與采后果實質地、風味等品質性狀有密切關系。幼果期噴鈣或結合施用NAA能增加單果重、蛋白質和葉綠素含量,增加果實硬度、增加果實糖和維生素C含量,提高糖酸比,提高果實的營養(yǎng)品質,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因套袋所引起的品質,增加儲藏期蘋果果實全鈣、水提取態(tài)和lmoLNacl和5%HCI提取態(tài)鈣組分。采前鈣處理能增加果實外果皮、果肉和果心鈣含量,采后鈣處理能維持檸檬果實的色度和阻止其硬度的下降。缺鈣可導致果肉組織內部酒精發(fā)酵,乙烯產生,果肉水漬狀,早期果實內部組織軟化,不是因為細胞壁中的鈣離子缺乏,而是因為缺鈣導致乙烯釋放。

4.鈣能提高果實儲藏品質。鈣與細胞壁中的果膠結合成果膠酸鈣以維持細胞壁結構的穩(wěn)定,鈣參與細胞壁合成和降解有關酶活性的詞節(jié)。減少細胞壁的分解作用,維持果實硬度。

外源鈣能顯著增加細胞壁Ca2含量。鈣能與生物膜表面的磷酸鹽、磷酸酯與蛋白質的羧基橋接起來,維持細胞膜結構的完整與穩(wěn)定,防止胞內底物與酶接觸而導致生理代謝紊亂。

香蕉缺鈣的癥狀
果實裂果,葉片缺刻組織褐變果實表面產生大小、形狀不一褐色痘斑及果肉內部存在褐色斑塊,細胞敗壞發(fā)生干燥的空腔式凹陷,果肉組織水漬狀。

香蕉缺鈣的原因
果樹缺鈣并不一定意昧著土壤中鈣素不足,相反,在許多情況下,其鈣素含量豐富,供鈣能力大于根系的吸收能力,香蕉根際土中表現鈣素積累現象。所以若鈣吸收、運輸和分配受影響,都可能造成果樹鈣營養(yǎng)失調。土壤中離子拮抗,土壤溫度、pH值、N肥形態(tài)等均可影響根系對鈣的吸收。

果實套袋后,幼果蒸騰被抑制,吸收鈣的能力均會減弱。氮/鈣比過大,鈣/鎂比過低,或鉀/鈣比過低,易引起果樹營養(yǎng)失調,導致果實缺鈣。隨果實膨大,果梗中草酸與鈣形成的草酸鈣沉淀漸增,填塞維管組織,阻止鈣進入果實。

香蕉如何補鈣
國內外研究者采用各種補鈣措施增加果樹鈣含量,生長季節(jié)補鈣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補鈣方式、補鈣時期、補鈣種類、配方施肥及補鈣頻率等5個方面。補鈣方式主要有四種:根施鈣、噴鈣、高壓強力注射鈣、果實采后浸鈣。每一種補鈣方式都各有其最佳的補鈣時期及鈣肥種類。幼果期噴鈣香蕉產量與果實鈣含量顯著高于后期噴鈣,增加噴鈣次的效果比提前噴鈣時期效果好。

7:高檔優(yōu)質香蕉采后處理有那些方法?
要獲得高檔優(yōu)質香蕉,必須嚴格采收 →去軸落梳→清洗→藥物防腐保鮮→包裝→貯運→催熟→銷售等8個環(huán)節(jié)的技術操作。

1、采收。如前述做到適時適熟無傷采收后運至加工廠(處理場)加工處理。

2、去軸落梳。用特制專用弧形刀從蕉梳與穗軸連接處切下,將蕉梳放入清洗池內,因有水隔阻而可避免機械損傷。

3、清洗 。用約0.6%的漂白粉水或其它清洗劑,洗去傷口流出的汁液,果頂端的殘花及果面塵埃等,特別注意果實接觸面上的清潔,用流動清水漂洗,使清洗劑完全漂去,果面潔凈,撈起蕉果瀝干。

4、藥物防腐保鮮處理,將瀝干的梳果浸泡于特克多、或特克多加撲海因、或其它防腐藥液中0.5~1分鐘,撈起瀝干,再噴或涂防蕉果斷裂的藥物。

5、包裝。用內襯塑料薄膜袋的紙箱或竹籮裝果,梳與梳間隔墊薄的泡沫塑料紙,放入乙烯吸收劑 后,密封袋口和加箱(籮)蓋。

6、貯運。栽培上調控得當香蕉可周年有收獲,極少作長期貯藏,只是為調節(jié)淡旺季和市場供應而作短期貯藏。運輸主要供東北、華北、西北、華中及華東,近年有少量出口日本。一般采用11~13℃冷藏,車、船運應控制在13~15℃。華南地區(qū)可利用冬季低溫(平均10~15℃)貯藏香蕉1~2個月。冬季香蕉北運要注意預防冷害,在沒有保溫設備的情況下,可在運輸的車廂、船艙內襯掛草簾 、棉被保溫,到達目的地后盡快轉入適溫的庫房; 在高溫的夏季運輸,若沒有低溫條件,則可加大乙烯吸收劑量并盡快運輸。

7、催熟。按市場需求分期分批從貯藏庫取出催熟,以溫度及催熟劑用量(濃度)調控成熟時間,待蕉果開始轉黃即可批發(fā)出售。

8:香蕉使用三唑類殺菌劑要注意那些?
在香蕉的病害防治過程中,三唑類殺菌劑因其具有廣譜性、高效性、持效期長的特點,對香蕉葉斑病、黑星病、黑疫病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是目前使用面最廣的一類藥劑。因三唑類殺菌劑制劑的不同,其特點及施用效果也有差異。所以,如何正確認識并用好幾種三唑類殺菌劑,是能否有效防治病害發(fā)生的關鍵。

丙環(huán)唑
其殺菌特性與三唑酮相似,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具內吸性,可被作物根、莖、葉吸收,并在植物體內向頂部疏導,在香蕉上主要用于防治葉斑病,多在發(fā)病初期施用。市面上出現的劑型主要是25%乳油,使用時要注意不能超過3000倍液,防止藥害的發(fā)生。丙環(huán)唑殘效期在1個月左右,注意不要連續(xù)使用。丙環(huán)唑高溫下不穩(wěn)定,使用溫度最好不要超過28℃。

戊唑醇
內吸性殺菌劑,具有保護、治療和鏟除作用。不僅具有殺菌活性,還可促進作物生長,防病譜廣,主要用于防治香蕉葉斑病和黑星病。43%懸浮劑的安全使用倍數在3000-4000倍之間,大田作物使用時可適當增加用藥量。

氟硅唑
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滲透性強,是當前防治黑星病的特效藥劑。由于其極易發(fā)生藥害,所以在施用過程中需嚴格控制其施用量。氟硅唑殘效期較長,容易產生累積毒性,建議間隔期10天以上并與其他藥劑交替使用。

苯醚甲環(huán)唑
內吸性殺菌劑,殺菌譜較廣,對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和一些種傳病害具有持久的保護和治療作用。對作物安全,葉面噴施可提高作物的產量和保證質量。香蕉葉斑病、黑星病均可防治。苯醚甲環(huán)唑使用應注意安全間隔期,保持在7天以上。苯醚甲環(huán)唑不宜與銅制劑混用,否則會降低藥效。施藥應選早晚氣溫低、無風時進行。

氟環(huán)唑
具有內吸性的廣譜性殺菌劑,兼具保護和治療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內吸和殘留活性。主要用于防治香蕉葉斑病。

苯醚甲環(huán)唑、戊唑醇、腈菌唑、氟硅唑等相對于丙環(huán)唑、烯唑醇等安全性較高。在選擇和施用過程中,前期建議噴施保護性較好的殺菌劑,同時應根據自身情況,做到預防為主,有效防治。

9:如何有效防治香蕉冠腐病?
香蕉冠腐病是香蕉采后的主要病害,如何防治香蕉冠腐病,成為高品質香蕉的最后一公里!
1、病癥
首先危害果軸,果穗落梳后,蕉梳切口出現白色棉絮狀物,造成軸腐。病部繼而向果柄發(fā)展,呈深褐色,前緣水漬狀,暗綠色,蕉指散落,最后果身也發(fā)病,果皮爆裂,上長白色棉絮狀菌絲體,果僵硬,不易催熟轉黃,食用價值低。

2、病原及發(fā)病條件
導致冠腐病的真菌涉及近10個屬。在廣東省該病主要為鐮刀菌引起,病菌主要是半裸鐮刀孢、串珠鐮孢等4種,其中第一種致病力最強。4種菌均由機械傷口侵染,用聚乙烯保證貯運或運輸車廂高溫高濕,則極易發(fā)病。

3、防治方法
減少采收、落梳、包裝、運輸中各環(huán)節(jié)的機械傷,采收后包裝前用50%多菌靈600~1000倍液(加高脂膜200倍液兼防炭疽。┙1分鐘。

10:怎樣延長香蕉的保質期?
香蕉表皮為什么會變黑呢?如何尋求實用、可行的方法,防止香蕉表皮過早的黑變,延長香蕉的保存期呢?這個真有妙招!

尋根問底:揭開香蕉變黑的秘密
(1)香蕉皮為什么會變黑呢?
這是因為香蕉皮的細胞中含有豐富的酚類物質,同時含有多酚氧化酶。正常情況下這兩種東西分隔在細胞不同的區(qū)域,然而當香蕉表皮受到損傷的時候導致細胞破壞,這兩種物質便可以見面。再加上破損的細胞暴露于空氣當中,于是這些多酚氧化酶便催化皮中的多酚類物質與氧氣反應,產生醌類物質,然后醌類“一發(fā)不可收拾”,繼續(xù)發(fā)生一系列的反應生成鄰苯二酚型黑色素。反應時間越長,顏色越深,從褐到黑,于是香蕉黑變。

研究發(fā)現香蕉皮中的多酚氧化酶活力較一般的水果(如蘋果、梨等)更強,所以香蕉皮褐變的速度非常快。不僅香蕉的外皮容易褐變,果肉也非常容易褐變,而且香蕉的果肉內芯較外層更容易褐變。所以香蕉摘得了“所有水果中最容易發(fā)生黑變”的“桂冠”。

(2)變黑的香蕉對品質有什么影響呢?
首先,黑變的香蕉細胞損傷較多,容易受到微生物的入侵,發(fā)生微生物敗壞;其次,變黑的香蕉嚴重的影響美觀與食欲,而且貯藏性大大的降低,這樣的香蕉最多保存幾天而已;再者,多酚對人體來說是一類重要的抗氧化劑,氧化了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所以無論從防止微生物敗壞、延長貯存期還是營養(yǎng)上考慮,都要防止香蕉過早黑變。

從香蕉變黑的原理出發(fā),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抑制黑變。
第一,減少香蕉表皮的碰傷或者機械損傷,可以嘗試將香蕉拱形放置(反放,即凸面向上)代替直接平放(正方,即凹面接觸桌面)在接觸面上;

第二,用保鮮膜包裹香蕉,減少與氧氣的接觸,同時形成一個自發(fā)氣調的環(huán)境,抑制自身的有氧呼吸;另外,合適溫度下放置,我們日常生活所能做到的溫度無非冰箱冷藏或者室溫。

防止香蕉黑變的“秘訣”所在?
保鮮膜
保鮮膜包裹對于香蕉的儲存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保鮮膜可以降低氧氣的存在,沒有氧氣,酶促褐變反應便沒法發(fā)生;另一方面保鮮膜包裹形成了一個自發(fā)氣調的微環(huán)境,香蕉自身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增多,氧氣降低,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自身的有氧呼吸,同時不致于造成無氧呼吸,可以大大延長保存期。而沒有保鮮膜包裹的香蕉,裸露與空氣中,自身的有氧呼吸與酶促褐變同時存在,容易褐變且貯藏期短。

拱形放置
反放即凹面朝下,凸面向上的拱形放置,正放即我們平時經常性的將香蕉平放在桌面。兩種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香蕉與桌面的接觸面不同。反放只是香蕉的兩端與平面接觸,減少壓力對香蕉表皮的損傷;而正放時接觸面處的細胞容易遭受壓力而破損,導致褐變。

放置溫度
香蕉是一種熱帶水果,在溫度低于10℃時就很容易發(fā)生冷害。冷害的表現是:果皮變暗,催熟后果肉不能變軟,果實不能正常成熟。冷藏之后容易對果皮細胞造成損傷,促進酶促褐變的發(fā)生,表皮也容易變褐甚至變黑。理論上香蕉的最佳儲存溫度是12-16℃,然而生活中很難維持在此溫度下,所以室溫放置即可。通過與其他方式結合室溫放置時間能夠滿足生活中的貯藏需求了。
如此方法放置的香蕉保存期至少要比同樣條件下沒有如此方法保存的香蕉,保存期延長至少一周,且不會發(fā)生黑變。
義薄云天 肝膽相照-我是一個地道的農資零售商!
發(fā)表于: 2015-9-6 17:15:20 | 只看該作者
的確是精品 先收藏了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