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shù):7601 | 回復數(shù):0
一、草莓的種植技術(shù) 要種好草莓,首先要選擇適宜的土壤,即應選擇地勢高,地面平整,灌排方便,土壤質(zhì)地疏松的田塊。這類田塊土壤肥力水平較高,供肥性能好,保肥作用強,易早發(fā)。因此,在栽培技術(shù)方面應抓好以下各個環(huán)節(jié)。 1.選擇優(yōu)質(zhì)品種:選擇早熟,休眠淺,適合溫室栽培,高產(chǎn)耐貯運的優(yōu)質(zhì)品種。 2.培育壯苗:草莓通常為葡匐莖分株繁殖和地下莖分株繁殖。育苗首先要建立繁殖苗圃。苗圃地要求土壤疏松,無雜草和有充足的肥水條件。一般繁殖苗圃要提前半個月翻耕,整地時,每畝施腐熟欄肥2500千克,餅肥30千克作基肥,再開溝作畦,畦寬2米。選擇健壯母株,按200厘米×70厘米密度移栽,使匍匐莖的生長有充足的空間和光照。如農(nóng)戶不設立專門繁殖苗圃,也可于當年5月底果實采收后,在生產(chǎn)地中選留一塊條件好的作繁殖基地,并每3行刪2行留1行,以加大行株距。然后松土整平,并將新發(fā)出的匍匐莖引向母株周圍空間處,將莖節(jié)上的葉叢基部就地埋入土中,待莖節(jié)上形成有3~4張葉片的新苗時,即可將幼苗切離母株移植。要盡量選用離母株近的壯苗集中移栽,一般離母株越近的新生苗生根越早,生長越健壯,長勢越旺盛。 3.提高移栽質(zhì)量:一般于8月上旬~9月上旬,選擇陰天或小雨天進行移栽,盡量避開晴天炎熱中午,以防灼苗。移栽前,每畝本田施腐熟欄肥2500千克、餅肥5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三元復合肥(氮、磷、鉀各含15%)50千克作基肥。然后作成壟頂寬30厘米、壟底寬60厘米、壟高30厘米、溝寬30厘米的高壟。移栽前每畝用50%丁草胺200克兌水60千克噴霧防除雜草。壟面鋪黑色膜,以提高土溫和防止果實接觸地面受沾污而影響著色與品質(zhì)。每壟栽植2行,株距18~20厘米,每畝種植7000~8000株。 二、草莓的科學管理 草莓的生育周期短,產(chǎn)量又較高,加之喜肥、喜水,必須加強以土、肥、水為中心的各項管理工作。 1、冬前管理:草莓定植成活后,及時淺耕鋤草,及時摘除病葉、老葉及匍匐莖,集中銷毀,有兩片新的展開葉時,每畝追施N、P、K復合肥10-15公斤,9月下旬至10上旬再追肥一次,用量相同。若秧苗定植較晚,可以將兩次肥料并為一次施入,用量酌減,以兩片新的展開葉期施入為最好。除施肥后澆透水外,平時也要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度。 覆蓋防寒,以使草莓秧苗帶綠越冬,并保持土壤水份。入冬前需要進行地膜覆蓋,這也是一項增產(chǎn)技術(shù)。保定地區(qū)覆蓋時間為11月下旬,在覆蓋前澆一次封凍水,并每畝施入復合肥20公斤,以利春季發(fā)芽,待地表稍干,用0.008-0.01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覆蓋,按畦的寬、長蓋在苗上,地膜要拉緊鋪平與畦面緊貼,膜的四周用土壓嚴。 2、春季管理:早春秧苗開始萌芽時撤除地膜,保定地區(qū)在3月中下旬進行破膜提苗,即在膜上對準膜下的苗株,將膜拉開一個小洞,不可過大,再用手指順小洞口將膜下的苗葉攏至膜上,并要露出芽心,地膜留在原處壓緊,繼續(xù)覆蓋,并擗掉干枯老葉。 (1)、施肥澆水:破膜提苗后,一般土壤較濕,不要急于澆水,開春第一水可推遲到現(xiàn)蕾期,但也應注意,早春風多,氣候干旱,隨時檢查土壤墑情,當?shù)乇砀稍飼r,即應及時澆水。 從現(xiàn)蕾期到初花期需水較多,澆水應足,果實收獲期如遇干旱需澆水,應在采收后的傍晚、夜間或第二天早晨澆水為宜。但要澆小水,以防果實被浸泡造成爛果,如有條件最好采用滴灌,效果更好。 現(xiàn)蕾期結(jié)合澆水,每畝追施硫酸鉀復合肥10-15公斤,果實膨大期,再追施硫酸鉀復合肥10-15公斤,花期后至結(jié)果期噴0.3%磷酸二氫鉀3-4次,以提高座果率,改善果實品質(zhì)。 (2)、其它管理:在早春至采果期,應加強植株管理,摘除老葉、病葉、去除匍匐莖,摘除花序上后期的花,這樣減少養(yǎng)分消耗,提高果實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3)、采收:草莓露地栽培成熟期多集中在5、6月份,此時氣溫高,天氣炎熱,為了保持果實的新鮮,采收要在溫度較低的早晨或傍晚進行。這樣可以提高草莓鮮果的保鮮率和完好率。 三、田間管理 1、控溫。于10月中旬開始扣膜保溫。采用雙膜覆蓋,定植初期,要求白天25~30℃,夜間不低于12℃,結(jié)果期白天20~23℃,夜間不低于5℃。 2、控濕。相對濕度維持在50%左右。 3、澆水。果實膨大期。草莓需水增大,可采用滴灌的方式澆水,使7~8cm以上土層呈濕潤狀態(tài)。 4、追肥。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定植活棵后,澆施0.5%復合肥液,采收后20天左右,再追肥1次,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用0.2%磷酸二氫鉀加0.4%尿素溶液進行根外追肥。 5、植株調(diào)整。草莓生長期須及時摘除匍匐莖、老葉、病葉及采果后的殘留花萼;每株草莓選留2~3個健壯分蘗,及時抹去其余分蘗;去掉低級位小花。 6、人工授粉。草莓開花期間,于每天上午8~9時用毛筆涂抹花朵,可明顯提高產(chǎn)量和好果率。最好在棚內(nèi)放蜂。完成授粉。 7、噴激素。于草莓第一心葉生長及開花時分別噴施10×10-6赤毒素溶液,不僅增產(chǎn)效果明顯,而且可提高果實品質(zhì)。 8、補光。寒冬季節(jié),在小棚內(nèi)每隔1.5米設置1個60瓦的燈炮進行加溫補光,可使小棚內(nèi)最低氣溫維持在5℃左右,采收期提前20天左右。 四、病蟲害防治 雖然采用大棚種植草莓優(yōu)點很多,但也有不足之處,因棚內(nèi)高溫多濕,易為病蟲害發(fā)生創(chuàng)造極有利的環(huán)境條件。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治早、治小、治了”,顯得尤為重要,成為實現(xiàn)大棚草莓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 葉斑病,又稱蛇眼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果梗、嫩莖和種子。在葉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點,擴大后形成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邊緣紫紅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細輪,使整個病斑呈蛇眼狀,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 褐斑病,(又稱立枯絲核疫病),主要是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一種真菌病害。 經(jīng)常危害瓜果類、蔬菜類經(jīng)濟作物和花卉草坪等植被,是作物常見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病,逐漸向上部蔓延,初期為圓形或橢圓形,紫褐色,后期為黑色,直徑為5-10mm,界線分明,嚴重時病斑可連成片,使葉片枯黃脫落,影響開花! ≡摬∪甓伎砂l(fā)生,但以高溫高濕的多雨炎熱夏季為害最重。單株受害葉片、葉鞘、莖稈或根部,出現(xiàn)梭形、長條形、不規(guī)則形病斑,病斑內(nèi)部青灰色水浸狀,邊緣紅褐色,以后病斑變成黑褐色,腐爛死亡。草坪上開始發(fā)病時,常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近圓形枯草斑。 ![]() 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葉柄。葉片上卷呈湯匙狀;ɡ、花瓣受害呈紫紅色,不能開花或開完全花,果實不膨大,呈瘦長形;幼果失去光澤、硬化。近熟期草莓受到為害會失去商品價值。 ![]() 灰霉病,是開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實、葉上均可發(fā)病。在膨大時期的果實上,生成褐色斑點,并逐漸擴大,密生灰霉使果實軟化、腐敗,嚴重影響產(chǎn)量。 ![]() 根腐病(紅中柱。瑥南虏咳~開始,葉緣變成紅褐色,逐漸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支柱在中間開始變成黑褐色而腐敗,根的中心柱呈紅色。 ![]() 黃萎病,該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癥狀是幼葉畸形,葉變黃、葉表面粗糙無比。隨后葉緣變褐色向內(nèi)凋萎,直到枯死。 ![]() 蚜蟲,它對草莓為害是因吸取汁液使果實生育受阻,同時也因蚜蟲排出甘露而讓葉、果受到污染。另外,蚜蟲也是傳播 病毒的媒介。 ![]() 1、在設施內(nèi)放養(yǎng)七星瓢蟲、食蚜蠅、草蛉等紅蜘蛛的天敵,防治效果較好。 2、在繁苗期,應加強噴藥防治,減少蚜蟲的病毒病傳播機率。 3、草莓開花期前噴藥防治l-2次,50%的敵敵畏溶液1000。也可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50%辟蚜霧2500-3000倍、20%殺滅菊酯乳劑3000倍,50%抗蚜威2000倍,10%吡蟲啉1500倍、呋蟲胺等。各種藥劑應交替使用,避免單一用藥,以免產(chǎn)生抗藥性。注意花期不能用藥,以免造成果實畸形。采果前2周停止用藥。打藥時注意藥霧要細,多噴在葉背和葉心上,最好采用淋洗式噴布。此外也可配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同時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摘除老葉,清理田間枯葉和雜草。 4、在蚜蟲發(fā)生期也可用拜耳畝旺特、陶氏可立施(這兩個產(chǎn)品對棚內(nèi)養(yǎng)蜂授粉安全)、蚜虱凈(吡蟲啉)等防治。 紅蜘蛛,草莓受害的以紅蜘蛛、黃蜘蛛為主。尤其紅蜘蛛為害更多,葉片初期受害時出現(xiàn)小灰白點,隨后逐步擴大,使全葉片布滿碎白色花紋、黃化卷曲,植株矮化萎縮,嚴重影響生長。 ![]()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xiàn)在 中國農(nóng)資聯(lián)盟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絡經(jīng)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