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畝小麥的成本看農民到底掙錢不掙錢。 [復制鏈接]

二維碼

挺:0 | 貶:0 | 收藏: 0 | 閱讀數:4119 | 回復數:0

發(fā)表于: 2016-5-31 11:33: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近來,全國各地先后進入割麥時節(jié),但很多農民更愁了,為什么呢?因為部分管理不善的,今年的小麥產量特別低,一畝只有四五百斤!就算一斤能賣一塊左右,但也進入了赤裸裸的賠錢模式!

種地看著簡單,但實際上是技術活,管理好的,一畝能打一千斤,但管理不好的,今年損失慘重。因為前期干旱,農民等雨思想嚴重,結果影響分孽。后期農民對病害防治意識不強,導致赤霉病沒能控制住。

今年的玉米政策變化,還有下跌的玉米價格,給了農民致命一擊!值得慶幸的是,小麥還有個最低收購價托底,價格還算相對穩(wěn)定。種一畝小麥,農民又能掙多少錢呢?種小麥真的劃算嗎?

一畝小麥的成本

翻地播種:80元

種子錢:70元

肥料錢:160元

灌溉錢:100元

農藥錢:小麥除草10元+三次防治40元=50元

機械收割:60元

畝投入成本:80+70+160+100+50+60=520元。

如果一畝只有五百斤的話,500*1.18=590元

那今年管理不善的農民,就相當于白種一年,

如果是包地大戶,估計還要賠個地租了。

就算管理好的農民,畝產達到1000斤,

1000*1.18=1180元-520元=660元。

如果是包地大戶,地租+人工,基本不賺。

從70元到660元,這是一個技術的差別,還得是自己家的地。只是這個產量換來的收入,遠遠無法支撐農民的小康生活。

但現實不容樂觀,懂技術的農民,只是少數人。現在農村種地的主力,都是留守老人和婦女,他們根本不懂事先預防,只懂事后治療,但往往病害大面積發(fā)生的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機。

小麥,會不會淪為下一玉米?

暫時應該不會,畢竟和水稻一樣是絕對主糧,價格走勢不會攀太高,只能越來越偏低,但不會出現玉米斷裂式的下降。

當然這一切,有最低收購價托底做前提,一旦失去政策保護,小麥很容易淪為下一個玉米!

不管是種小麥,還是種玉米,

農民現在需要的不是溫飽,而是掙錢。

尷尬的是,不管種什么,都不掙錢,

農民,到底該種什么?該走向何方?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