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0 | 貶:0 | 收藏: 0次 | 閱讀數:3632 | 回復數:0
麥價低迷影響農資市場 今年春節(jié)過后,小麥市場曾出現強勢上漲,4月底山東地區(qū)收購價格1.26-1.28元/斤,累計漲幅6%。進入6月,各產區(qū)新麥陸續(xù)上市,但價格持續(xù)低迷,國家陸續(xù)在各地啟動托市收購。今年的小麥托市價格與去年持平,仍為國標三等1.18元/斤。即使啟動托市,7月小麥價格仍難以走強,預計近期麥價多以托市價格為主,維持在1.18-1.20元/斤的水平。8月之后,隨著面粉需求進入旺季,小麥消化加快,小麥價格有望出現上漲,但是幅度空間也不會太大。 華北、西北地區(qū)小麥入倉已經完全結束。從今年華北、西北地區(qū)的小麥產量看,平均畝產大約在850斤,這樣產量較往年相比相對較差。造成今年小麥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氣象條件較上年差、災情偏重。一方面,小麥生長前期農業(yè)氣象條件總體較上年差。去年麥播以來,北方麥區(qū)光溫水匹配略差,小麥冬前生長不足,返青期略早于常年,返青后苗情基礎偏差;江淮麥區(qū)遭遇連續(xù)陰雨和低溫天氣,導致小麥播期推遲。受冬前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小麥個體生長發(fā)育較弱,有效生長量不足,分蘗偏少,北方麥區(qū)和江淮麥區(qū)畝穗數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另一方面,在小麥收獲期,部分地區(qū)遭受強降雨,不僅影響小麥產量,還造成小麥品質下降。5-6月份,江蘇、安徽及河南大部分地區(qū)雨水偏多,有效光照不足,不利于小麥灌漿和收割。小麥在地時間過長,導致部分小麥早衰、死亡,籽粒不夠飽滿,同時已經成熟的小麥無法及時收獲,部分地區(qū)小麥出現發(fā)芽跡象和輕度霉變。此外,在小麥抽穗揚花和灌漿期,安徽、河南等地遭遇連陰雨天氣,有效光照不足,為赤霉病發(fā)生提供了條件;加之部分麥區(qū)赤霉病多年發(fā)生,原有菌種抗藥性增強,導致今年小麥赤霉病較常年偏重發(fā)生,小麥灌漿受到影響。 糧價下跌導致農民購買力下降,加劇了產能過剩矛盾。連年糧食豐收,導致供給累計壓力大,引發(fā)糧價下跌,糧食價格與化肥行情是正相關關系,當大田糧食作物價格下跌時,化肥需求量下降的趨勢非常明顯。在當前小麥收購價格持續(xù)低迷的市場環(huán)境下,農民購買力下降,用肥的積極性不高,化肥的需求量也大幅度下降,使本身就低迷的化肥價格更加低迷。目前的化肥市場,一方面過剩產能無法化解,另一方面需求端疲軟。 糧價低迷加劇農資賒銷 麥價低迷對農資市場的主要影響在于以下四點: (1)、農民種糧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個別區(qū)域有少量撂荒現象。 (2)、由于糧食價格下跌,農民惜售現象明顯,致使手中資金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下一季農資產品購買投入。 (3)、化肥價格低位徘徊,尿素、磷酸二銨等傳統肥料銷售要好于復合肥及高端肥料。 (4)、基層農資賒銷嚴重,一時難有好轉。但經銷商已經意識到賒銷風險,開始采取讓價不讓款等方式應對。 糧價低迷沖擊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影響土地流轉市場規(guī)模、價格及種植結構,同時會加劇農資賒銷。今年土地流轉規(guī)模減少,不少個人或合作社有可能退出土地流轉市場,或在傳統糧食作物中,尋找能夠抗風險的作物選擇性種植。種植收益減少,農民更是不愿意將錢拿出來,或者本身就缺錢。在種地沒有利潤保障的情況下,農戶是不會輕易現款買農資的,更何況大戶本身就抗風險能力差,賒銷嚴重。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Copyright © 2008-現在 中國農資聯盟 版權所有 網絡經營許可ICP證:( 鄂ICP備2022020491號 ) 鄂公網安備 42011202002170號 客服電話:027-5921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