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霉病連續(xù)多年大爆發(fā),到底該怎么辦? [復制鏈接]

二維碼
聯(lián)盟版主 發(fā)表于: 2017-3-22 10:03:3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2016年冬季到2017年3月中旬,我國大部分小麥主產區(qū)氣溫偏高,降水偏多,溫度高濕度大的天氣就加快了小麥病蟲害的發(fā)生幾率,北方雨水近期再次光臨。從天氣預報中可以看出,3月底氣溫回升加快,小麥主要病蟲害從南至北陸續(xù)將進入發(fā)生盛期,小麥紋枯病、條銹病、白粉病較好防治,大家經驗也比較豐富。但小麥的赤霉病曾一度讓人束手無策,一般年份可減產1-2成,大流行年份減產5-6成,甚至絕收。因赤霉病爆發(fā)突然、爆發(fā)面積大、危害嚴重,一旦發(fā)生,藥劑防治效果微乎其微,必須提前預防!

 病蟲草害 forum

小麥赤霉病之所以難防治,主要原因是該病害不定年份爆發(fā),農民不能掌握其規(guī)律,有時候不能重視,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年份都會爆發(fā),一旦爆發(fā),危害嚴重,又沒有選擇合適的藥劑防治。赤霉病大家并不陌生,就是我們說的麥穗枯(麥子半穗呈枯黃,潮濕天氣有紅色霉層),小麥不同生育期對病菌侵入的難易有很大差異,揚花期最易感病,抽穗期次之,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條件下,小麥抽穗揚花期間若遇3天以上連續(xù)陰雨,氣溫保持在15℃以上,赤霉病將大流行。當前,我國西南麥區(qū)處于孕穗抽穗期;長江中下游(江漢和江淮)麥區(qū)處于拔節(jié)孕穗期;黃淮麥區(qū)處于起身拔節(jié)期;華北和西北大部麥區(qū)處于返青起身期。近幾年很多省份的小麥赤霉病呈高發(fā)趨勢,不得不重視。從目前的天氣狀況來看,今年小麥赤霉病發(fā)病率很高,據(jù)全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預測,2017年我國小麥赤霉病仍將偏重發(fā)生,發(fā)生面積約1億畝,應引起經銷商和農民的重視。

發(fā)生赤霉病除了天氣原因外,還有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赤霉病病原菌感染:
1、赤霉病菌在田間小麥或玉米秸稈等作物殘體上越夏、越冬,翌年經氣流傳播至小麥穗部,所以有些專家建議農民要正確處理水稻、玉米秸稈,建議秸稈留茬高度一定要在10cm以下,還田深度達到10——15cm,所以要把切碎的秸稈還到10cm以下的土層內才能避免秸稈還田帶來的負面效應,降低病菌源。

2、降低菌源的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對小麥進行種子包衣,增加自身抗性,殺死周圍土壤病菌。

3、種植抗病品種的小麥。據(jù)了解,我國種植的小麥品種90%以上都對赤霉病表現(xiàn)感病,即不抗赤霉病,如果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遇到多陰雨天氣,會加大赤霉病發(fā)生危害。

秸稈深層還田、種子包衣、種植抗病品種皆是從根源上阻止小麥赤霉病菌源的形成,菌源少了,后期即使溫度、濕度再合適,也不是那么容易爆發(fā)病害的!在這里筆者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個加速小麥赤霉病流行的原因:一味地追求產量,農戶不斷增加小麥種植密度,增加穗株數(shù),這樣田間環(huán)境密閉造成了病害流行成災,所以合理稀植可以減少病害大面積傳播。

后期的天氣我們無法操控,但前期的這些預防工作我們是可以去做的,當然到了3月份,上面的措施已經來不及做了,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觀測天氣提前施藥,預防小麥赤霉病。多菌靈是我們防治小麥赤霉病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化學藥劑,但長時間單一或重復使用多菌靈,易導致小麥赤霉病菌對其產生了抗藥性,在國外已禁止多菌靈的使用。據(jù)相關人員試驗,抗性菌株比例達到10%時,多菌靈防治效果下降至60%,因此,要避免單一使用多菌靈藥劑。防治赤霉病時可用多菌靈復配制劑或是甲基硫菌復配制劑,或是福美雙、氰烯菌酯等藥劑。

當前,在農業(yè)部獲得防治麥類及小麥赤霉病登記的藥劑共299個(截止2017年3月)。
農藥名稱
登記證件個數(shù)
備注
多菌靈
165個
其中93個登記證為多菌靈單劑;35個登記證為多·酮,剩余為多菌靈與其它制劑的混配登記證
甲基硫菌靈
72個
其中55個登記證為甲基硫菌靈單劑,剩余為甲基硫菌靈混劑登記證
福美雙
37個
福美雙單劑登記證

從表中可以看出:登記數(shù)量最多的是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福美雙,以及相關的復配證件,占到了總登記證數(shù)量的91.6%。登記防治藥劑涉及到十幾種成分,分別為:多菌靈、甲基硫菌靈、低聚糖素、福美雙、三唑酮、硫磺、己唑醇、烯肟菌酯、烯唑醇、戊唑醇、井岡霉素、蠟芽菌、咪鮮胺、氟環(huán)唑、氨基寡糖素、氰烯菌酯。

防治赤霉病要掌握好防治時期,若抽穗期遇到連陰雨,有流行可能時,噴藥時間寧早勿晚,在10%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進行第一次噴藥,間隔5-7天,進行第二次用藥。噴藥時要重點對準小麥穗部均勻噴霧,如遇噴藥后下雨,則需雨后補噴。

小知識:小麥赤霉病別名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麥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發(fā)生,主要分布于潮濕和半潮濕區(qū)域,尤其氣候濕潤多雨的溫帶地區(qū)受害嚴重。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其中為害最嚴重的是穗腐。

 病蟲草害 forum
(郭方 農資經銷商 原創(chuàng))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